卵巢囊肿的危害及防治有哪些

2023-4-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性器官。卵巢对于维持女性性征和繁衍后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卵巢上“长了”囊肿该怎么办?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于育龄女性中的疾病。很多女性会体检发现卵巢囊肿之后,内心会非常恐慌,尤其听别人讲什么卵巢囊肿可能是癌症之类的,更是感觉天都塌了。这都是因为对这个疾病还不了解。

 

一、卵巢囊肿的种类有哪些?

 

卵巢囊肿其实分成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跟月经周期有关系。只是在超声检查里看着像「囊肿」,会根据周期自行消失,不用紧张。另一种是病理性的,大部分情况下是良性的肿瘤。只有很小一部分卵巢囊肿是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新出现的卵巢囊肿。那么,卵巢囊肿究竟是什么引起的呢?下面就来谈一谈。

 

二、卵巢囊肿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药物:长期服用氯米芬等促排卵药物,可导致激素水平发生变化。

 

2.怀孕: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出现卵巢囊肿的可能性较大。

 

3.家族史:母亲患有卵巢囊肿,其女儿患病的可能性较大。

 

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风险较高,因子宫内膜细胞可以附着在卵巢上,导致囊肿的形成。

 

卵巢囊肿病史,卵巢囊肿可由一个发展为多个。

 

三、卵巢囊肿的危害有哪些?

 

1.腹痛:患者会突然感觉腹痛,多是瘤蒂发生扭转,或为肿瘤破裂出血、感染导致,此外恶性囊肿多造成腹痛、腿痛,疼痛往往使患者以急症就诊。

 

2.腹内肿块:腹内会有中等大小以下的肿块,如无并发症或恶变,其最大特点为可动性,往往可自盆腔推移至腹腔,肿块通常无触痛感,但如果出现并发症或恶变,则不但肿块本身有压痛,甚至出现腹膜刺激症状。

 

3.提前衰老:卵巢囊肿轻则导致内分泌失调、容颜早衰,重则病发为卵巢癌等重症。

 

4.影响生育:卵巢囊肿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早孕的时候流产,中断妊娠后容易引起卵巢囊肿蒂扭转,在妊娠后期,如果囊肿蒂扭转幅度较大,则可能致使胎位异常,分娩的时候有可能阻塞产道,使孕妇难产。

 

5.容易难产:卵巢囊肿如果过大,有可能会子宫及胎儿,使胎位异常,影响正常分娩。还有可能阻碍产道,导致难产。

 

6.不孕:卵巢囊肿会影响卵巢功能,并有可能导致输卵管不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怀孕。

 

四、发现卵巢囊肿,该怎么办?

 

绝经前女性卵巢囊肿诊治:

 

1.月经初潮前的卵巢囊肿,建议转诊妇科医生进一步诊治。

 

2.育龄期女性无症状的卵巢囊肿经专科医生评估考虑良性且囊肿直径<10cm,建议随访观察,2~3个月复查超声,囊肿消失,则可能是生理性囊肿;若囊肿稳定或减小,随访延长至1年。

 

3.育龄期女性有症状的卵巢囊肿(如:腹痛、腹胀、月经改变、急性下腹痛)或囊肿直径≥10cm,建议手术治疗。

 

巧克力囊肿诊治:

 

巧克力囊肿,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导致痛经、不孕症、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一经发现,均应接受专科进一步诊治,并进行长期综合管理治疗。

 

1.囊肿直径<4cm或有盆腔疼痛,可行药物治疗。

 

2.囊肿直径≥4cm或合并不孕症或有盆腔疼痛而药物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

 

妊娠期卵巢囊肿诊治:

 

1.有症状妊娠期卵巢囊肿(扭转/破裂)或高度怀疑恶性,以手术为主。

 

2.无症状妊娠期卵巢囊肿,超声提示具有良性特征、直径<5cm、单发、单纯性囊肿,建议随访观察。

 

3.无症状妊娠期早期卵巢囊肿,超声不能明确囊肿性质,可随访至孕14~16周,建议进一步行盆腔MRI检查,若考虑良性,建议继续观察随访;若怀疑恶性,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绝经后女性卵巢囊肿诊治:

 

1.经专科医生评估绝经后卵巢囊肿属于低度恶性风险且囊肿最大直径<5cm、无症状的单侧、单纯囊肿,建议随访观察,2~3个月评估CA125以及妇科超声检查。

 

2.经专科医生评估绝经后卵巢囊肿属于高度恶性风险或属于低度恶性风险但囊肿最大直径≥5cm、双侧、非单纯性囊肿,建议手术治疗。

 

五、如何预防卵巢囊肿的发生呢?

 

1.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均衡饮食,规律运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作息规律,不熬夜;

 

3.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劳逸结合,及时缓解不良情绪;

 

4.调整内分泌平衡,月经规律;

 

5.不滥用含高雌激素类药品、保健品;

 

6. 定期体检。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妇科 杨佳敏)

 

责任编辑:刘洋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