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血脂、血尿酸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2023-4-2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血糖、血脂、血尿酸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生化指标,它们可以反映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本文将介绍这三种生化指标的意义、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保持它们在正常范围内。
一、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
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
同样,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进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测量血糖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进食八小时后进行测量,正常值在3.9-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在进食两小时后进行测量,正常值在3.9-7.8mmol/L之间。如果我们的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二、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一般血常规检查中检测的血脂主要是以下四种:
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增高——提示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很多人以为血脂越低越好,其实血脂过低和高血脂一样危害健康。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摄入水平(每天150~200毫克)人群的心脏病死亡人数,是高胆固醇摄入水平(大于300毫克)的2 倍。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尔/升时,其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尔/升相当。
三、血尿酸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
长期以来,血尿酸是用来诊断和评价痛风患者的重要生化指标。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和并发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而且与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可促进动脉硬化及血小板聚集,加速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尿酸盐可损伤动脉内膜,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男性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测量血尿酸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空腹血尿酸。正常值为男性240-420μmol/L,女性为140-360μmol/L。如果我们的血尿酸水平超出正常范围,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尿酸升高患者,首先要限制摄入高嘌呤类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不带鳞的鱼虾、蟹、豆制品、各种肉汤、奶制品等,为促进尿酸的排泄要多饮水、戒酒、限制热量,坚持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均有益于调节体内尿酸的代谢。严重情况遵循医嘱服药。
通过检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许多常见疾病。同时,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正常的生化指标水平,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