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临床转化成果载药囊泡肿瘤免疫疗法(DTMI)入选国家卫生技术推广平台

2023-3-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0

河南省医疗技术转化成果再获认可。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对外公布,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备选库入库名单已审核完毕,共计258项技术入选。其中,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市使用的载药囊泡肿瘤免疫疗法(DTMI)入选药品类备选库。根据卫健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的工作安排,入选备选库中的推广技术,将被纳入年度《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目录》,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国家卫健委科教司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设立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卫生技术推广平台”),其使命是建立健全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汇集和推广卫生健康技术,促进卫生健康技术成果资源的普惠共享,提升基层健康和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述入库项目经过项目申报、项目展示、在线答辩、公开投票、专家论证等环节,经专家论证评审通过和审核批准后,被正式列入该卫生技术平台备选库。项目成功入库,意味着肯定各医院针对相关技术开展临床转化工作的研究成果先进性和实用性,也是对医院其他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激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选的“载药囊泡肿瘤免疫疗法”(drug-loaded tumor microparticle immunotherapeutics,文中简称“DTMI疗法”),是一种全新的肿瘤免疫疗法,经过在该院多年的临床转化发现,该技术对多类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都具有明确的杀伤效果,特别是针对临床非常棘手的癌性胸腹腔积液,已表现出明确疗效。更值得科学界关注的是,在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中还发现,该技术能与PD-1抗体联合使用,可扩充PD-1抗体适应人群范围,让更多患者获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生物门诊主任张毅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该技术的临床转化专家之一,其介绍,载药囊泡(DTMI)通过巨噬细胞触发注入部位(如浆膜腔内)系列免疫反应:巨噬细胞中促肿瘤M2型细胞转变为抑制肿瘤的M1型细胞;上述细胞释放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并诱导其向肿瘤所在部位聚集,中性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同时CD4+及CD8+T细胞被激活,且数量显著增加,重建对同类肿瘤的免疫监视体系。以上反映重构了肿瘤免疫微环境,摧毁肿瘤细胞生长“土壤”,抑制其进一步地增殖和转移。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该医院开展临床应用,造福肿瘤患者。

据悉,作为一项已在全国推广的成熟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除了郑大一附院外,截至目前,DTMI疗法还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天津等省市开展临床应用,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及其引发的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截至目前,该技术已获得3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此外,还已获得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等,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通过政产学研用模式孵化成功的标杆项目之一。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