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第一医院:七十二载砥砺前行 九万里风鹏正举

2023-3-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0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刘志杰

从1951年到2023年,七十二年来,通许第一医院(原通许县人民医院)由一个卫生所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七十二年来,通许第一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热血,奉献青春,用精诚和爱心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翻开通许县历史斑斓的画卷,拂去岁月的尘埃,历经风雨的蹉跎,在乘风破浪中铸就了这所中西结合专业的特色鲜明,技术卓越,人才济济、现代化基层医疗团队。

建院初期,仅有几间筒子房,十几名医生一台拍片机。多年的发展仍然处于简陋的设备,人员的匮乏。困扰和制约着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直至2003年,当时的通许县人民医院在通许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精挑细选中委任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奈孝凯任通许县人民医院院长职务!

由于长期的管理松散,当时的通许县人民医院处于衰败景象,就诊患者日趋下降,月经济收入几十万元,入不敷出,债台高筑,要债者堵门闹事,职工工资靠贷款发放,更谈不上福利待遇,技术人才加速流出,职工思想松懈、混乱,医疗纠纷不断出现,医院整体形势处在动荡不稳定之中,此情引起了通许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3年,通许县委、县政府对医院进行大量、详细调研后,决定对县人民医院进行改制。于2004年3月26日以全体职工入股的方式对医院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改制后医院在政策上还享有六个不变即:通许县人民医院的名称不变;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原财政供给人员的供应渠道、方法不变;县医院原来已经上级有关部门注册批准的特种名称、科室及相应的权利、义务不变;职工调出时,原在县医院的身份不变;国家给予医院的税、费减免政策不变。通许县人民医院还是政府的医院,是人民的医院,仍承担着通许医疗卫生工作的公益性任务,医院改制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增加医院管理自主权和管理的灵活性,让医院步入良性发展,更好地承担保障全县68万人的医疗康复的责任。

自2004年3月以来,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狠抓制度落实,带领职工艰苦创业,通过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规范服务,提升质量,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按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绩效原则,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医院逐步走出困难,走向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做到了职工思想稳定、工资、福利待遇有保障、医患关系和谐,得到了通许县乃至周边县群众称赞。

春燕啄泥筑美巢 天空雨后显彩虹

在奈孝凯的带领下,通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医院的基础建筑设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病房楼;2009年兴建16层2.48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和1480平方米血站楼;2011年进行了老病房楼的升级改造;2012年建设了3800平方米4层急诊科楼;2013年建设7500平方米的心血管病病房楼;2016年通许县人民医院建筑总面积6万平方米;2017年创建开封东原康复医院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2020年创建豫东地区一流的妇儿中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300余人,开放病床1500多张。

门诊、检查、住院科室共计70多个,医院医疗设备齐全:128层CT、64层CT、1.5T、0.5T磁共振、美国GE高端四维彩超、X刀等检查治疗设备800多台。开设:内科、外科、妇儿科、五官科、医技科等30多个门诊诊室,年就诊人数30多万。群众看病难现状得到改善。医院先后投资配置了16排和64层CT、0.5核磁共振、1.5核磁共振、各型超声设备、大C臂、直线加速器、X刀等大型中型设备上百台。

齐全的医疗设备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了保障。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建设细化到心内科、呼吸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肾病内科、肿瘤内科、中医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及妇产科、新生儿科、普儿科、儿童康复科、成人康复科等专业科室,2007年外科开展了腔镜手术、关节镜等微创技术,2015年内科开展了心血管介入手术,2018年开展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手术2400余台。2017年在省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手术,年手术300余台,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培养了具有专科技术的技术人才团队。

目前,各专业科室齐全,新技术不断开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常见病和部分疑难、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2018年,奈孝凯带领医院领导班子,深化医院医疗改革,在西医的基础上进行了学术业务转型策略。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运用好中医药文化,2018年8月23日建立了倪海厦中医教学培训基地。由倪海厦弟子李宗恩、杨贞带领医院60余名职工学习倪海厦中医教学课程,杨贞利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示教《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针灸》五大瑰宝经典和倪海厦的100个经方,在短期培养了一批中医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材,让初学者入门很通过教学和临床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通许第一医院相继收治35名从武汉回乡和其他地区的发热患者,其中确诊4例感染冠状病毒,通过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案,治愈了35名新冠感染疑似和确诊患者,全部康复出院。通过中西医结合,以中医经方汤剂为主,治疗效果得到全国同行业的认可,得到中医界同仁的好评。《人民日报》、中央四套(国际频道)等官方媒体及自媒体100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疫情期间,成了“网红医院”。通许第一医院的做法得到了媒体的关注。

励精图治薪火相传 继往开来风雨兼程

医院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要有真正的担当,就必须要有真切的责任心,而要有真切的责任心,这就需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奈孝凯进一步审视医院的发展进程,结合医院领导架构的实际,本着老、中、青结合的科学方式,把有担当、有责任心、有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选进领导阶层。把“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不忘初心、服务百姓”的医院文化完全渗透进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董事会、院委会、全体职工代表会,在通许县人民医院、开封东原心血管病医院、开封东原康复医院合并成立为“通许第一医院”的春天里,通许第一医院院长由通许医疗届中唯一的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王兵站担任,主任医师马九强任执行院长。

历史的跨越 崭新的征程

2021年3月20日,通许第一医院新任院长王兵站召开了职工大会。

通许第一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采取“专家指导,选送进修、外出交流、业余交流、业余自学、院内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一支高尚过硬的优秀医疗团队,与多家上级卫生医疗单位成为“医联体”。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综合实力的增强,通许第一医院的服务治疗范围不断向祥符区、杞县、扶沟县、尉氏县等附近县市20公里以外辐射,为周边县市的广大人民群众送去健康,带来福祉!

寄怀民生,壮心不已。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视救死扶伤为不懈的追求,着力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深化优质服务上下功夫。人性化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和服务兼容并蓄,赢得了广大患者良好的口碑和信任。

七十二年,薪火相传,矢志不渝。医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注重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分级诊疗,开展精准帮扶,对口帮扶,从村庄到省城各种急难的灾情现场都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

七十二载砥砺前行,九万里风鹏正举。新起点,新征程,新使命!他们将携手并肩,凝心聚力,不断续写通许第一医院的辉煌篇章!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安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