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中心医院:介入治疗为肝癌患者续写10年生命奇迹
2023-3-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讯(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王美娟 刘三峡)“十年间,医患携手抗肝癌,十多次的治疗也让患者与介入科产生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谊,患者的认可就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和动力;患者每一次病情变化,每一次治疗效果,也都是我们心头一份沉甸甸的牵挂!”3月10日上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说到介入治疗为一名肝癌患者续写10年生命奇迹的事,该院介入科主任李发中动情地说。
今年65岁的郑师傅是一位特殊的肝癌复诊患者。11年前,郑师傅因为肝癌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没想到术后1年病灶复发,同时出现肝内转移,预期生存期不到1年。他一度绝望,想要放弃治疗。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师傅听说介入治疗肝癌效果显著,这个消息点燃了他们再度治疗的希望,家人商议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介入科寻求治疗。李发中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鼓励患者重拾信心:“您先别着急,还有希望,可以用介入的办法试一试看”。没想到的是,介入的方法在郑师傅身上一试竟试了十年。为保证疗效,控制病灶,十年间患者雷打不动,始终坚持复查、治疗,总共在介入科行治疗共计14次(包括12次化疗栓塞和2次消融治疗)。
李发中说,从化疗栓塞方案的调整,到手术策略的改变,十年坚守,一份责任,介入科始终致力于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的前沿进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对控制患者病灶,减少局部复发,延长生存期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治疗的副反应也显著降低。
去年10月,因种种原因,患者的病情有所延误,造成病灶再一次扩散转移,患者再一次来到介入科求助李发中。郑师傅的爱人流泪哽咽,情绪几度失控:“这次不抱任何希望了,已经十一年了,我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了!”面对患者肝内多发病灶无法继续栓塞困境和血管挛缩变细的难题,是治疗还是放弃?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介入科面前,李发中再三斟酌,依据学科新进展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又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 患者经过48小时的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再配合4个月的靶向药物治疗。
今年2月,患者复查结果显示,其肝内多发的病灶竟然大部分都缩小了,有的甚至消失了,治疗效果出奇得好。近日,郑师傅再次来到科室行介入治疗,李发中考虑到患者经股动脉置管化疗时,下肢制动48小时,不能下床活动,术后舒适度不高,而且反复暴露隐私部位,有极大的不便。李发中团队决定使用创新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技术——经左桡动脉穿刺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就是通过左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至肝动脉,在目标血管处持续灌注化疗药。“这种治疗路径现在用的很少,它与传统治疗路径完全相反,对医生的技术操作技巧要求也更高,而且还延长了医生在放射线下暴露的时间,但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患者术后可以自由活动,而且不用反复暴露隐私部位,康复迅速,护理过程中也减少了麻烦。”“只要是对患者有益的事,我们都要勇于尝试”李发忠主任如是说。
据统计,肝癌是我国死亡率排名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不到13%。大部分肝癌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高达70%-80%,不能手术切除。目前,该院介入科已从事肝癌介入治疗20余年,已开展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上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