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腹泻 中医有妙招
2023-2-2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婴幼儿的肠道内具有消化酶,可分泌多种消化酶,但其分泌功能尚不健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较差,对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能力较差,饮食稍有改变即易发生腹泻。在治疗上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为主。在腹泻急性期,应禁食过多的水和液体,以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渐趋缓和时,可开始少量多次饮水。水分不足时可用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如果宝宝发生脱水症状(如小便减少),可给宝宝喝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有一部分宝宝在腹泻后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呕吐、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抽搐等。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下面就介绍几种小儿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小儿推拿
推拿疗法是小儿推拿的一种,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运行,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目的。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可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有:揉腹、捏脊、清天河水、摩腹、揉足三里等。操作时用拇指或食指尖在穴位上做旋转按摩,每分钟100~300次,操作时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日1次,连续7~10天。
二、中药外敷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清气不升而下逆,清浊不分所致。所以,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常采用健脾益胃、清热利湿的方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以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而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喜爱。下面分享几种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
1.按揉足三里(双侧)
2.推揉上腹(左侧)
3.按揉下腹(右侧)
三、食疗
1、粳米粥:粳米50克,大枣10枚,大米30克。将粳米、大枣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后即可食用。
2、核桃粥:核桃仁10克,大米100克。将核桃仁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有补肾健脑,止泻的功效。
3.腹泻不止,全身乏力者:取山楂、神曲各15g,炒麦芽30g,炒枳壳、炒白扁豆各15g,煮水代茶饮。
四、针灸
针灸治疗腹泻,可以采用足三里、天枢、中脘等穴位,每次10~15分钟。如果是热泻,还可以使用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特别提示:针灸治疗腹泻主要适用于脾虚的宝宝。脾虚是指小儿出生后至成年以前脾胃功能低下,以消化功能异常和吸收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五、按摩
1.摩腹:用双手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揉腹,每次3~5分钟。
2.揉天枢穴:位于脐旁开2寸处,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100~200次。
3.掐揉足三里: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上8寸)100~200次,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4.揉腹:用双手手掌心或食、中两指指腹按揉脐周3~5分钟。
5.捏脊:用双手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按揉孩子的双侧背部脊柱两侧,自尾骨端向颈项方向捏脊3~5遍。
(虞城县第二人民医院&虞城县杜集镇卫生院儿科 陈鲜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