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MO技术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2023-2-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功能急剧降低导致全身血液灌注不足,使得机体器官组织灌注不足而出现多脏器衰竭症状的一种疾病,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一、心源性休克的原因
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填塞、重度心瓣膜疾病等。这些病变均可引起心脏收缩力降低,导致心排出量急剧降低,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休克。
二、休克的症状
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包括低血压、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呼吸急促、气促、皮肤湿冷、四肢发绀、尿量减少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很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ECMO技术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是一种将体内的静脉血液通过人工膜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后经过离心泵系统将氧合后的血液泵入患者体内进行各脏器灌注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心脏和肺的功能。该技术最早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的呼吸衰竭治疗,在近年来逐渐扩展到心肺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病例的救治中。
四、ECMO技术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支持,ECMO能使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休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避免长期高氧吸入所致的氧中毒,以及机械通气所致的气道损伤;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支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全身灌注,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了时间。各种病种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包括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移植术后的ECMO辅助等。
五、ECMO技术的风险
尽管ECMO技术在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ECMO治疗的常见风险和并发症。这些影响着ECMO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出血风险:ECMO的运行需要插管置入动静脉内,且ECMO的运行需要肝素等抗凝药物抗凝才能保证血液在ECMO管路中运行,不出现血液凝固现象。所以ECMO中的出血可以发生在插管部位,以及外科创面,气管,胃肠道,颅内等部位,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ECMO患者最具威胁和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风险:ECMO技术需要将血液引出体外,通过ECMO机器进行氧合处理,再输回体内,这个过程容易感染细菌或病毒。此外,患者在ECMO辅助期间需要留置导管、气管插管等,也容易引起呼吸道或血液感染,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血栓风险:ECMO设备和耗材与血液接触的界面均为非生理性界面,是ECMO转流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栓形成将影响ECMO装置的功能,增加红细胞和凝血因子的破坏,甚至血栓进入体内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静脉栓塞,肺栓塞等。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其他并发症:ECMO辅助过程中,一方面为循环系统及血液氧合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ECMO循环辅助的介入也可能导致循环系统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不稳定,心脏输出量降低,心肌顿抑,心腔内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等。ECMO过程中肺部相关并发症包括胸腔出血,气胸,肺水肿,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辅助效果和患者安全。
六、ECMO技术在未来的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管路及设备微创迷你化,ECMO系统更加便携,方便使用,人工相容性更好,ECMO技术在未来也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例如,近年来新型ECMO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心肺移植等领域,导管室重症患者循环辅助,心跳骤停患者抢救等为患者提供更为先进和安全的治疗手段。此外,随着智能医疗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未来ECMO技术也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ECMO技术作为一种重症治疗手段,在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ECMO治疗的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技术和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