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科大一附院:医生明察秋毫,揪出老人“患病”假象
2023-2-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本报讯(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肖利珍 邓会阳)“感谢贵院培养出如此认真负责、医术精湛的医师,感谢秦玲主任耐心细致的诊治,让我摘掉了‘患者’的帽子,早日摆脱这莫须有的疾病,重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近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血液内科门诊来了一名特殊的老年“患者”,他拿着一面锦旗及一封感谢信,特地送到科室主任秦玲的手中,言语间尽是感激。
两年前,已是花甲之年、身体素质良好的这位老先生,在一次正常的健康体检中被告知,其体内血小板数量极低,出血风险很高,需要尽早治疗,以避免意外的发生。老先生的家人为此特别担忧,去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吃了很多药物,骨髓穿刺也做了几次,但抽血化验血小板数值仍在低位徘徊,出血风险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老先生日夜苦恼、备受煎熬。
直至上周,老先生抱着既往诊疗的病历资料找到了秦玲,本身没有抱太多希望的他,只是想做个常规血液化验,但秦玲并没有给其单纯开具抽血化验检查的单据,而是详细梳理查看既往就诊病历资料,细致询问了老先生的日常活动及出血情况。最终秦玲判断,老先生可能没有罹患血液疾病,只是一种假性的血小板减少。随后,秦玲对老先生详细讲解了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并陪同半信半疑的他重新做了一个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其血小板是正常水平,并非血液病“患者”,而是一个健康人。老先生喜出望外,当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含着热泪,拉着秦玲的手不停说着感谢。
秦玲说,血液内科经常遇到血小板减少引发的皮肤、口腔及消化道等出血患者。但也有一部分人并非真正的血小板减少症,而是由于这类人群的血液被抽入采血管后,采血管里的抗凝剂引起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后不能被机器检测出来,显示的数值下降了,而实际上血小板是聚集在某个地方,其总数并不少。以这位老先生为例,虽然其被多次检测出血小板减少,但没有任何部位出血等表现,应高度怀疑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
秦玲提醒,如果考虑假性血小板减少,应取肝素抗凝剂采血管(绿色帽)或无抗凝剂的采血管,重新化验血常规。若血小板正常,则是假性血小板减少;若血小板仍然偏低,则需进行鉴别并查找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