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了解焦虑的相关知识
2023-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除了身体上的各种疾病,还容易出现精神状态的异常,焦虑是最容易出现的负面情绪,加重精神压力,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巨大。焦虑情绪有哪些危害?如何判断自己有严重的焦虑心理?生活中如何预防焦虑呢?很多人会有以上疑惑。
本文会从以上方面详细介绍有关焦虑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焦虑?具体有什么表现?
焦虑的本质是人对即将到来的事情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绪,下意识觉得那件事会给自己带来威胁,或者结果不满足预期,对未来事物抱有的情绪呈现严重恶化趋势。焦虑情绪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现实性焦虑,是指会对未来发生的具体某件事产生焦虑;第二种就是病理性焦虑,这种焦虑比前一种更为复杂,来源没有具体理由,通常伴随神经功能紊乱以及不安情绪,加重患者痛苦感,还会对社会功能产生一定损害。
焦虑情绪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和现实没有太大关系,完全看患者的内心世界;第二:焦虑情绪非常持久,事情过去后还会存在,如果只是短暂出现紧张情绪,则不算焦虑;第三:紧张的情绪会反应到身体上,常会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
焦虑情绪的临床表现很多,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惊恐障碍:症状特点反复、出现时并不受控制,发作较为急促。发作的时候有明显濒死感。通常有三种表现,首先是濒死感:患者突然产生胸闷,胸部有剧烈压迫感,常常不能自主呼吸,产生窒息现象;其次是失去控制,精神出现极度紧张;最后是精神崩溃。惊恐障碍一般发生很突然,在十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达到情绪高峰,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基本上不会超过一个小时,结束也比较突然。
(2)广泛性焦虑障碍:这种障碍的特征是对常见生活场景不正常的过度担心,通常伴随一定的身体异常,比如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实际上生活场景不会有实际的威胁或危险,精神状态过于敏感。临床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点是精神性焦虑,对日常生活琐事表达出过度担忧,担心意外的发生,比如家人生病、工作失利、钱财受损以及人际关系,还会出现睡眠故障,比如难以入睡或者睡着后梦境较多,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状态不稳定,容易急躁等。第二点是身体异常,比如手心汗液大量分泌,心率加快,咽喉疼痛、浑身不适、头晕以及头痛等。
二、现代社会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哪些,哪些人引发焦虑情绪更容易,要如何预防?
第一点是手机不离手:这里的手机不离手并不是指玩手机时间太多。实际上,玩手机能够较好地放松心情。但在玩手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注意到手机接收到的大量资讯,麻痹我们的感官,会让我们丧失同理心。其次就是隔着屏幕和别人进行交流,即使面对面也还是采取手机聊天,缺少感官的互动,会让我们的孤独感加重。有研究表示,每天一个拥抱会减轻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会减少疾病。
第二种是脸上戴着厚厚的面具:在工作学习期间,总是展现出一副快乐开心的模样,回家一言不发,整个人很疲倦。心里不想伪装,第二天还是做不了任何改变,这对我们精神状态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保持身心合一,做好独一无二的自己,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想法,是保持健康快乐的秘诀。
青少年更容易引发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这些负面情绪更容易伴随他们的一生。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比其他年龄阶段更注重“我”的存在感以及内心感受,所以青少年会比以往更加敏感,青少年“叛逆期”的产生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引导,并且注意自己不要发生情绪不稳定现象。比如在家里大吵大闹、砸东西摔碗,或者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
预防负面心理情绪的最好方式就是运动!运动可以对大脑产生刺激,分泌出令人放松愉悦的化学物质,调整人的不良情绪,还能帮助我们抵御不良情绪。躺在家里一动不动会让我们思维活跃,脑子里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利于我们的精神状态。
普通的运动其实作用有限,最好是中等偏上的运动强度才能刺激大脑,比如跑步、球类运动以及登山,坚持半个小时以上,浑身微微出汗。频率不用过多,每周保持一次运动即可。
以上就是有关焦虑情绪以及如何抵抗焦虑的相关知识,相信看过本篇文章后,大家对“焦虑”都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知。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身体的健康,还要关注心理状态的变化,如果察觉不对劲及时自救,采用各种方式让自己摆脱负面心理情绪。假如自救不成功,负面情绪无法得到缓解,及时前往医院,医生会提供最好的帮助。
(信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 康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