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和饮食方案有哪些?

2022-12-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脑梗死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也是神经内科疾病的范畴。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受到脑血管破裂、狭窄、阻塞等因素影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并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引发脑梗死发病。该病的发病率较高,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发病占比可达80%左右。脑梗死是导致我国老年病人偏瘫、无法自理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几年的脑梗死死亡率得到有效降低,但其预后并未获得足够的变化,使得其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的发病率较高。本文就日常护理和饮食方案进行简要阐述。

1.脑梗死的日常护理措施

脑梗死病人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使得病人多数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需要由专人进行干预。在日常生活方面,可根据病人的偏瘫情况选择是否锻炼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对上肢功能相对灵活的病人,可进行系扣子、穿衣服、洗漱刷牙等简单活动的干预,尤其需要注意病人的口腔卫生健康,避免口腔内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影响疾病压力。定期对病人进行体位的护理,采取2小时/次的方式进行定期的体位更换,避免病人由于机械性压力出现压疮,对存在尿失禁、便失禁的病人,则需要佩戴护理垫或穿戴成人纸尿裤,并在排便后帮助病人清洗下肢体和会阴,确保病人的外生殖器官健康,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开展功能锻炼,在病人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即可利用患侧肢体按摩、床上运动、床下运动、辅助行走等方式进行功能锻炼,尽可能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但在运动时,需要由病人家属全程配合进行干预,全程保护病人的安全,尤其在进行床下活动时,需要随时有人在侧,待病人逐步恢复行走、负重能力后,帮助其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对无法恢复生活能力的病人,则进行积极的生活护理,确保病人正常生活。

2.脑梗死的日常饮食方案

脑梗死病人的吞咽功能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饮食类型,需为病人准备健康的饮食,但应以流食为主,饮食需以新鲜蔬果为主,不可饮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果是体积较大的块状食品,可利用料理机等打碎后饮食,必要时可利用鼻饲管进行营养支持。随着病人的病情好转,吞咽功能改善,则可以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固体食物,需选择优质的蛋白进行饮食,为病人康复提供足够的营养。

综上所述,脑梗死病人的自理能力与饮食均受到较大的影响,需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病人的饮食水平,才能够保障其生活质量。

(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一区 张小盼)

 

责任编辑:杨小玉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