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健康科普小知识

2022-12-2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耳鼻喉疾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耳鼻喉常见的疾病有很多,下面就介绍几种最常见的耳鼻喉疾病防护及注意事项:

一、慢性咽炎

咽的急性发炎, 跟扁桃体急性发炎很相似。咽炎及扁桃体炎都可由同一种细菌及病毒所引起,但咽炎的症状没有扁桃体那么严

重。有些医学人士把这两种疾病简称之为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黏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10%至20%左右。因其病程长,症状顽固,短期难见显效,故不易治愈。预防措施如下:

1、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戒除烟酒,改善工作环境,积极治疗鼻及鼻咽慢性炎性病灶及有关全身性疾病。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应注意天气的冷暖变更,在流感易发季节,尽能够少去公共场合,以免相互传染。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多停止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4、注意口腔和鼻腔卫生.咽位于口、鼻后下方,与口、鼻直接相连,口腔、鼻腔、鼻窦的白慢性感染常因病毒、细菌、脓液等涉及咽部黏膜而导致咽炎,因此,平时要注意坚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牙周疾病。

5、注意饮食卫生,保管身体营养平衡。少吃过热、过冷及辛辣刺激食物,坚持大便通畅。如患了咽炎,应及时治疗,不该认为是小病而忽视治疗。

6、部分治疗同急性咽炎,常常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硼酸液含漱,以坚持口腔、口咽的清洁.或含服喉片.可用复方碘甘油、13%硝酸银溶液或10%弱蛋白银溶液涂抹咽部,有收敛及消炎作用。

二、鼻炎

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急性鼻炎的防护

1、应注意多饮水。

2、室内通风。

3、发热时要适当休息,注意保暖。

4、出门时需戴口罩。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慢性鼻炎防护:

1、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

2、逐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鼻腔黏膜的抗病才能。

3、注意改善工作环境。

4、注意气候变更,及时增减衣服。

5、鼻塞时不宜强行擤鼻。

6、不要用手挖鼻。

7、常常坚持心情舒畅。

8、坚持大便通畅。

萎缩性鼻炎防护:

1、适当参与体育锻炼。

2、天天清洗鼻腔,清洗前应将结痂浸软,取出。

3、天天做鼻部摩擦或推拿鼻穴。

4、气候干燥时,出门可戴口罩。

5、戒烟酒。

6、多吃蔬菜,水果,坚持大便通畅。

7、不要经常常使用手挖鼻,以免损伤鼻粘膜造成鼻出血。

过敏性鼻炎防护:

1、应尽能够防止接触过敏原。

2、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

3、不宜过多使用血管收拾性滴鼻剂。

4、加强身体锻炼。

鼻炎患者生活中应注意:

1、少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西同时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透发炎症,这类食品最好不食。

2、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新鲜蔬菜、菠菜、胡萝卜等。

3、平时鼻部分及额脸部可用热水热敷或用电吹风部分加温也可以,使部分的血液循环改善以达到治疗的目标。

三、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黏膜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而诱发的一种炎性病变,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好发于春冬两季。

中耳炎的防护: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防止中耳炎发生。

2、腺样体肥大应尽早停止手术切除。

3、婴儿哺乳时要注意姿势,防止平卧.哺乳后要拍拍背,严防呛奶、溢奶。

4、游泳时尽能够不要呛水,以防污水逆行呛入咽鼓管导致中耳炎。

5、当发现耳痛、发烧等症状时要及时救治.特别是婴幼儿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抓 白耳挠腮的体征时,要想到中耳炎。

6、一旦患了中耳炎,要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以防转为慢性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7、患慢性中耳炎也应请有经历的耳科医生给予指导,需要时应尽早承受手术治疗。

(科普作者:许昌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王海涛)

责任编辑:刘洋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