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康复的几个问题
2022-12-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近年来,针灸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的显著性以及广泛的适应性,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而且副作用少、操作简单。针灸已经覆盖多个国家,多个领域,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对针灸都非常了解,还有大部分人对针灸康复充满了疑惑,接下来会讲述关于针灸康复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针灸康复
是指通过针治以及艾灸的方法,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康复的目的。这种方法对多种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因为能够调节机体的阴阳,使其平衡;还具有调节经络气血、脏腑失调等功效,使机体气血畅达、经络疏通,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针灸治疗以下几类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消化道疾病中胃炎、胃胀;神经类疾病;缓解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慢性疼痛以及妇科疾病中痛经、卵巢功能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针灸在康复中的作用
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对呼吸系统起到平喘止痉的作用;调整患者的肾功能,对解决排尿困难、尿潴留有很好的疗效;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具有调整作用,尤其是机体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方面。除此之外,针灸还能够对患者的血液成分进行调整。有相关临床表明,通过针刺足三里和合谷能够提高机体的白细胞总数,可以用于机体放疗化疗而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减少症,同时针灸还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具有促进作用。
3针灸康复的应用
主要的方法包括毫针疗法、耳针疗法、头针疗法、水针疗法、电针疗法等,其中毫针疗法是通过对人体经络的穴位进行针刺;耳针疗法是选取特质的毫针或药物进行贴敷;头针疗法是用毫针或者其他方法对头部的穴位进行刺激;水针疗法是将中西药物通过注射器刺入到特定的穴位,通过药物的性能以及穴位的渗透作用更好地发挥疗效;针刺疗法是通过豪针刺入穴位后在针上给予微量脉冲电流,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4针灸康复有哪些禁忌?
针灸虽然比较安全,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首先,不能够在饮酒大醉、过饥、过饱、过度疲劳情况下针灸,因为容易导致脉乱气散;在针灸前要注意调整好情绪状态,如果过于紧张也容易引发晕针等不良反应;在针灸前要注意排空膀胱,不能憋尿,在针灸的过程中有尿意容易引起不适;针灸前后也要注意对皮肤的清洁,避免立即洗澡,防止伤口感染,一般针灸后2至3小时可以洗澡,如果针刺的穴位较多,并且在躯干、头部、四肢等施针,建议4至6小时之后再洗澡。
5不宜进行针灸康复的人群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针灸,糖尿病患者不能够针灸,因为伤口愈合慢,容易引发感染;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也不能针灸,容易导致针刺部位流血不止,最后皮肤感染、溃疡、肿瘤部位也不能针灸,容易加重疾病。
目前,针灸治疗已经用于各种功能失调病症的临床康复治疗中,其疗效也逐渐得到医生、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相信接下来针灸治疗会用于更多疾病的康复中,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商丘市中医院 康复科 潘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