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击伤的预防和急救
2022-12-1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电击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又名“触电”,指的是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器官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猝死现象;通常情况下,电击伤分类中,其一为电热灼伤,其二为闪电损伤,对其诱发机制分析后,重点指标总结为:外界电流接触人体、雷雨天气、地震、火灾、电器漏电、电线老化、日常生活中用电知识匮乏、高温、高湿度场所等,且此类患者中,其外在症状呈多样化表现,例如:心悸、惊吓、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呼吸停止、昏迷、休克、失明、骨折、精神失常,甚至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较大。本文将围绕电击伤急救措施、预防电击伤措施分析,现作如下总结。
一、电击伤急救措施
1.切断电源
对于电击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首要措施为切断电源,即:拉开电源电闸;对于部分接触电力设备患者,在电源切断过程中,可借助干燥木制品或不导电物品将其移开,从而保障救助者、患者安全。
2.评估伤情
医护人员抵达救治现场后,对于电击伤伤员意识情况、呼吸情况,工作人员需及时检查,并了解其有无活动性出血、脏器损伤现象,与此同时,询问亲属患者触电诱因,有无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做好相关记录。
3.心肺复苏
患者被电击后,会出现呼吸停止、昏迷表现,对此,救助者应在第一时间实施人工呼吸,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该过程中,还可采取心脏按压技术,并创建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与此同时,还可连接吸氧装置,从而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促进苏醒。
4.创伤面处理
电击后,此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皮肤创伤,因此,在急救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前提下,可对其中坏死组织进行清除,避免液化、腐烂、感染、脓疮等并发症出现;且清创结束后,还需在第一时间将青霉素滴注,从而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
二、电击伤如何预防
1.特殊工作者
例如:电气作业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将相关的安全规程贯彻落实,严格遵循相关工作流程;且电气安装过程中,其各项操作均应符合隔离、绝缘要求,对于绝缘手套、鞋、钳夹、验电笔,工作人员需正确穿戴。
2.知识教育
在电厂工作过程中,员需组织定期学习活动,主体内容为:安全用电、触电危害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个人意识,扩展其有限认知;对于无证人员,严禁上岗。
3.季节性防范
以高温、多雨季节为主,雷雨天气时,电厂工作人员更要加强巡查,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并及时维修、保养相关设备,从而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 姜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