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全面了解踝关节骨折
2022-1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踝关节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是骨科的常见疾病。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发生骨折后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可能导致关节炎、骨折愈合不良,对患者造成影响。
一、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判断是不是踝关节骨折?如果是踝关节骨折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1.医学检查
在感受到脚踝部位受到很大力量的撞击后,如果伴有剧烈疼痛并且迅速肿胀起来,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拍片确定骨折,必要时查ct进一步了解骨折细节,根据骨折情况确定是否手术,一般关节内骨折关节面不平、骨折不稳定需手术;如骨折位置良好、或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复位后稳定,可保守治疗,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定期复查。
2.急性期冷敷处理,外固定患处
对于肿胀的脚踝部位,可以进行冰敷处理,在依据脚踝骨折程度,可以使用石膏等工具进行固定。制动,避免活动完成进一步损伤。 遵从指导,锻炼恢复功能 在去除固定材料后,由于脚踝长时间没有运动,脚踝周围的肌肉萎缩行动能力较差,就学要在专业骨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脚踝功能的恢复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一)活动脚踝关节
在脚踝骨折初期,也就是两三以内,不能做运动。要依据脚踝关节的恢复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脚踝关节活动,可以慢慢转动踝关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神经坏死。
3.负重练习
在脚踝骨折中期,依据恢复的程度,可以适当进行负重练习,促进脚踝骨的恢复。通常情况下,建议要咨询医生确定负重康复训练。在训练期间,负重强度不宜过大,可以逐渐增加。 热敷患处 在康复期间,为了促进踝关节血液循环,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患者可以天在睡觉前在关节处用热敷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缓解脚踝压力,同时也要注意脚踝保暖,避免受凉。
4.循序渐进,小心拄拐走路
在脚踝骨折后期,固定材料拆除后,可以通过拐杖辅助走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运动幅度和训练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二、骨折之后多久能走路?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脚踝骨折,最少需要3~4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骨折之后多久能走路?要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恢复程度。
一般要看外踝骨折的程度,在没有影响关节的情况下,只是简单的骨折没有大幅度的错位,就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一般固定6-8周,必要时适当延长。早期因关节已固定不能活动,可活动相邻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去石膏后即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坚硬。8-10周循序渐进负重锻炼。3月左右骨折愈合可丢拐。
三、脚踝肿胀咋办?
骨折后脚踝肿胀是正常的现象。一般骨折恢复期间要3~4个月左右,所以患者在休息时可以抬高患肢,每天晚上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辅助恢复,要3~4个月左右才可以正常走路。训练期间要定期复查拍片。如果不进行手术,可以进行踝关节保守治疗,前提是要关节面及骨折线对位,可以慢慢纠正过来,就不需要做手术。例如常见的内踝的裂隙性骨折、外踝的稳定裂隙性骨折等,这种裂隙性骨折愈合速度较快。依据患者身体素质和年龄,通常情况下要45天左右的骨骼大面积恢复。在骨折后期,患者要适量补充钙。
(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 陈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