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河南卫生健康答卷三门峡篇】出彩崤函 勇毅前行

2022-1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0

“数”说三门峡

三门峡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3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3‰、5.5‰、10/10万以下。

国家基本药物在基层、二级、三级公立医院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分别达到81.6%、62%、39%,销售使用金额占比分别达到76%、54%、38%,均高于省定标准。

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8.98%,结核病、艾滋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保持低流行水平。

全市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8家、医养结合机构18家,床位2080张,老年健康管理率达到75%。现有托育服务机构56个、托位数4047个。

青山如黛,黄河滔滔。大坝巍峨,两岸锦绣。三门峡市因坝而生,沿河立市。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清水黄河培育仰韶文明,黄帝铸鼎筑造峡州风情。三门峡市人民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谱写了非凡十年的青春赞歌,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一跃成为万里黄河的璀璨明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公共卫生安全为底线,健康三门峡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少生病,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奠定健康基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十年来,三门峡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按照“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要求,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分级诊疗制度提速提质发展。三门峡市建立各种形式医共体122个,涵盖130家医疗机构。县域医共体10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02个。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黄河三门峡医院医疗集团建设,初步形成了网格化布局。

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全市四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及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达“100%”,配送率达98%以上。国家基本药物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国家基本药物在基层、二级、三级公立医院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分别达到81.6%、62%、39%,销售使用金额占比分别达到76%、54%、38%,均高于省定标准。

“互联网+监管”“智慧卫监”和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120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均质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院前急救电话指导成效显著,院前急救能力明显增强。中心血站对医疗用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年无偿献血量突破1330万毫升。

持续开展“等额对调式”对口支援工作。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黄河三门峡医院、郑大一附院对口支援三门峡市灵宝、渑池、卢氏人民医院。截至2021年底,服务门诊急诊患者24708人次,新建临床专科2个,开展远程诊疗65例,推广适宜性技术和项目38个,填补各项专业技术项目空白12个。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是全民健康的基石。

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三门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79元,比2015年增加39元,均等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8.98%,结核病、艾滋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保持低流行水平。职业病诊疗网络基本健全,市级有诊断机构,县级有检查机构,劳动者职业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不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拨付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财政补助市级配套资金380.7万余元。共建设基层全科诊室13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150个、健康驿站(小屋)466个。截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签约194.8488万人,签约率85.59%,重点人群签约73.8206万人,签约率90.36%,网上签约居民75.4279 万人。

继续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母婴安全。支持国家级县级妇幼保健院能力提升项目1个,3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建设达标;办好妇幼健康民生实事,免费产前筛查率达到75.24%,免费新生儿“两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筛查率达到100.82%,免费听力筛查率达到100.52%;完成全市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的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44212人,完成率100.48%,乳腺癌筛查44950人,完成率102.1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十年来,三门峡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市六个区域医疗中心开展新技术、新任务27项。中医脑病、中医康复两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落户三门峡。三门峡市三甲医院三个,县(市、区)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标准,大病患者省内就诊率达93%。

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诊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引平台、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思路,打造医疗高地。依托专科优势建设的心血管、脑血管、妇产、肿瘤、儿童、中医骨伤等区域医疗中心,共购买医疗设备1865件,投资总费用约211707175.06元,引进硕士共77人。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88.51%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标,3所卫生院通过验收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100%,全市有家庭医生团队1458个,行政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空白点”动态清零,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不断提升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水平。新建、改扩建p2实验室12个,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3亿元的市级传染病医院建成。基层87个医疗卫生机构,建成26个发热门诊和59个发热哨点诊室。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平均达到3.21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疗质控目标管理切实加强,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有效落实,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

健康三门峡行动扎实推进

健康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推进健康三门峡建设,抓好全民健康素质提升工作。持续优化健康服务,普及健康饮食,培养健康行为,共创健康环境,切实落实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责任,保障全民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

2020年,健康三门峡行动全面启动。三门峡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健康三门峡行动(2020-2030年)》,全面启动15项专项行动,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2021年,三门峡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三门峡行动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组织开展2020年度监测评估和试考核。公共卫生工作全面加强,艾滋病、肝炎、结核等重大传染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慢阻肺、脑卒中和癌症防治工作持续推进,地方病、职业病防控有力,免疫规划工作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三门峡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病媒生物防制通过验收;卢氏县、义马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卫生城市;建成无疫小区(村、社区)1806个、建成率达87.54%;创建五星健康文明家庭305户,建设省级健康乡镇3个、村庄32个、单位65个。充分利用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市建设等平台和抓手,加快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机融合,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做好健康促进工作。重点抓好“精品科普创作”和“乡村大喇叭播健康”两个工程;制定医疗、疾控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深化“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和“三进两建一帮扶”行动,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扎实做好“一老一小”照护和妇幼健康服务

“一老一小”的健康既是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事业。

近年来,三门峡市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8家、医养结合机构18家,床位2080张,老年健康管理率达到75%。全省第一家实现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和安宁疗护县区全覆盖。2022年建设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医院7家、安宁疗护试点医院6家,将医养结合延伸至家庭,服务居家老人。

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进一步释放生育政策潜力。落实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配套措施。现有托育服务机构56个、托位数4047个。

继续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母婴安全。支持国家级县级妇幼保健院能力提升项目1个,3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建设达标;办好妇幼健康民生实事,免费产前超声筛查率81.79%,血清学产前筛查1.15万例、筛查率75.24%;完成全市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的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7411人,筛查率为44.38%、乳腺癌筛查7713人,筛查率为46.19%;新生儿“两病”筛查1.54万例、筛查率100.82%,听力筛查1.54万例、筛查率100.52%;宫颈癌筛查4.42万人、乳腺癌筛查4.4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伐加快

十年来,三门峡市不断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扎实做好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三门峡市有国家“岐黄工程”培养对象2人;河南省“仲景工程”——青苗人才指导老师6名,青苗人才培养对象17名,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1人;三门峡市中医院张世峰获河南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2021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个省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5项省级中医药科研课题通过省卫生健康委验收。新建14个卫生院中医馆,获批2个省示范中医馆。三门峡市中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复审,灵宝市中医院、渑池县中医院、卢氏县中医院分别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卢氏县中医院骨伤科获批河南省县级中医重点专科,李长厚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国家局验收。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省中医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通过省卫健委中期评估。

三门峡市不断提升中医院防治传染病能力,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控,协同效应明显。

健康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十年来,三门峡市强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不断完善健康扶贫政策体系。

2019年,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5354户12734人,占全市脱贫人口总数的49.23%,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从2018年的46.96%下降到41.26%,低于全省平均值7.1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医疗专用报销比例93.85%,贫困人口县域就诊率94.17%。

三门峡市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聚力完成“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等三大任务。2021年,全市累计救治30种大病患者10060人次,救治率达100%。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感染疫情,三门峡市卫生健康系统强化责任担当,构筑“崤函防线”。全体医护工作者坚守阵地,履职尽责,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三门峡市在全省实现了“四个率先”“三个最低”。率先成为全省确诊病例首个清零的省辖市,率先在全省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率先在全省出台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市百万人确诊率、百万人发生率、百万人感染率均为全省最低。

2021年,在周边地区“沦陷围堵”之下,三门峡市果断调整防控措施,迅速进入临战状态。特别是渑池返乡人员输入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扁平化指挥体系,快速管控重点人员,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快速管控重点场所,快速落实物资保障,按照“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常态任”,扎牢“四个口袋”,突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溯、同防、同查。在较短时间内将疫情圈死封住扑灭。

不断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核酸检测设备,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日检测20.79万管。

不断强化隔离管控。依托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对入境、密接、次密接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按要求逐一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和健康检测等管控措施,做到不落一人、不漏一户。

狠抓院感防范和医疗救治。确定市中心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目前330张救治床位,其中重症救治床位30张。黄河医院商务中心区医院为后备医院,住院床位800张。

提高社会免疫能力。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75.46万剂次, 3-11岁接种完成率96.45%,12岁以上接种完成率87.84%;60岁以接种完成率81.22%。

建强、用好一体化平台建设。按照“简捷、高效、管用、安全”总体要求,建好10个子系统。积极开展与省平台对接、推送和上报。积极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场所码、健康码、行程码三码融合显示,累计激活场所码10.03万个,累计扫码6593.55万人次。

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按照“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方式,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全市设置便民采样点361个。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追梦筑梦。岁月不居,华章日新。这十年,三门峡市卫生健康系统凝心聚力,稳中求进,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三门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军说:“三门市卫生健康委将持之以恒强基础、补短板、创亮点、促提升、树标杆、带整体,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奋发进取,高质量推进健康三门峡建设,构筑起坚强稳固的‘崤函防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本报记者 郭娅妮 刘岩 通讯员 谢少峡 刘通  图为三门峡市天鹅湖,由孙凯拍摄)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