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酒精依赖患者的心理社会干预
2022-10-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左彦杰
酒精依赖患者的治疗,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治疗过程,即通过利用各种条件,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之最终摆脱酒精依赖,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是简单地打破患者与酒精的联系。因酒精依赖者长期使用酒精,可出现情感、思维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包括饮酒相关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行为等,因此治疗不仅仅要关注患者的饮酒行为,还要关注他作为社会成员的各方面改变。这些目标都需要通过心理社会干预来实现,心理社会干预的目标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治疗阶段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治疗早期主要以增加治疗动机、提高患者自信心与自我效能为主;治疗中后期主要是矫正酒精依赖导致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帮助患者学习各种心理社会技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预防复发。
一、激发患者的治疗动机
患者内在动机的激发是改变酒精滥用行为的关键。因此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患者认识到酒精滥用对自己生活造成的影响,治疗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积极意义,帮助患者改变矛盾心理,激发治疗的动机而接受治疗。
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
患者因酒精滥用行为给自己的生活、家庭与工作带来了许多影响与危害,加之家庭及社会对自己的歧视,对改变自己缺乏自信心,缺乏自我效能而陷入酒精滥用中难以自拔。治疗者要对患者的治疗表示乐观,灌输希望,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才有可能帮助患者改变酒精滥用行为,走向康复之路。
三、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对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患者遵从医生的建议完成各种治疗程序。如对酒精相关问题的药物治疗,需要患者按照医师的治疗方案定时定量服药,否则就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心理行为治疗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对药物治疗的态度与认知,以及如何应对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四、心理行为矫正,提高心理应对技能
酒精依赖者因长期酒精滥用出现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这就依赖后的”症状”表现之一,如情绪不稳、悲观、自卑、冲动易怒等,应采取相应的心理行为治疗对这些问题进行矫正,为患者康复创造有利条件。许多患者因缺乏应对挫折与压力、自我情绪调节、作决策与解决问题、自我认识等方面的心理技能而滥用酒精,治疗后又因缺乏这些心理应对技能而复饮,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应对技能训练,提高对酒精的抵抗能力。
五、预防复饮
酒精依赖患者治疗后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复饮,心理社会干预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针对复饮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降低复饮的可能性。
六、改善家庭关系
酒精依赖严重影响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因曾受到患者的伤害而对其失去信心和信任,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经常会发生矛盾,这些都不利于患者康复,而积极的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需要帮助患者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争取家庭成员的支持来保持戒断状态。
七、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调整酒精依赖的生活环境,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康复计划,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使酒精依赖者具有相对良好的康复环境及氛围。个案管理。家庭干预。自助与互助及后续服务等就是通过提供社会支持而帮助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