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憋涨,元凶竟然是“肥胖”

2022-10-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段桂洪 宋鹏翀

50岁的张阿姨,2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憋涨无力的症状,且日渐加重,针灸、按摩及口服药物……然而不适症状不仅没有改善,甚至逐渐加重,特别是近一年来,张阿姨感觉双下肢走路越来越无力憋涨,治疗无效,张阿姨的心理压力是越来越大……

“我的腿没劲是不是治不好了,一直治病,没少花钱,还没效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实在不行,就不治了,能活一天算一天吧。”张阿姨愈发“自暴自弃”。

在女儿的坚持下,张阿姨来到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四病区门诊就诊,“之前看过好几个医院都说我没什么大问题,但我就是两条腿憋涨、使不上劲、难受得很,闺女非让再看看,我们也说好了,如果医专都看不好,那就只能认命了。”

然而,医生在仔细查看了张阿姨之前的影像检查片子后并未发现严重异常,“腰椎神经根未发现明显压迫,仅仅只有轻微的腰椎退行性改变及腰椎间盘突出,按理说,这应该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双下肢症状及痛苦”,骨外科四病区主任医师柳申鹏说,“但患者的症状及专科检查又都符合腰椎病变所导致的问题,那么我们需要着重思考,患者是否真的存在腰椎问题。”张阿姨听从柳申鹏的建议,选择住院进行深入检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依照检查结果,骨外科四病区主任医师、科主任梁秋冬立即组织全科对张阿姨的病情进行会诊,“从患者所带来之前的腰椎X线及CT检查结果来看,应该仅仅只有轻度的腰椎退变及椎间盘突出,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的腰椎MRI可以发现患者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分布异常,椎管内脂肪的厚度较正常数值严重增多,硬膜囊及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初步怀疑可能是由于椎管内脂肪分布异常所导致”。

软糯的脂肪竟能挤压神经及硬膜囊并导致这一系列症状?骨外科四病区的一众年轻医生也犯了迷糊。

进一步查体后,柳申鹏发现张阿姨鞍区皮肤感觉减退,BMI指数为43.70,“正常人的BMI指数应该在18.5至23.9,患者43.70,已经属于重度肥胖了,而且患者自述曾有十余年口服激素病史,因此,综合研判后,还是考虑患者为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分布异常所导致的病症。”柳申鹏介绍,“只是这个疾病在临床上确实少见,导致大家的认知的确有限。”

除了疾病本身的少见,患者既往曾患有的多发性硬化病、且皮质醇激素检查异常也成了治疗中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在梁秋冬的统筹指导下,柳申鹏治疗团队在安抚患者及家属焦躁情绪的同时,多次将张阿姨的病例进行了科室内病例讨论,并积极组织神经内科、内分泌科、MRI诊断室、CT诊断室行多学科会诊,研判手术风险、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证。

“患者为重度肥胖,根据患者皮质醇激素结果来看,不排除外库欣综合征甚至垂体瘤可能,如果不进一步排查,术中可能出现垂体危象或者垂体卒中,手术风险太大;同时还要进一步检查除外颈胸椎有无病变。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病例,既往在医院也尚未有过手术病例,而且这位患者属于重度肥胖,手术风险相较普通患者来说会更大,心肺功能能否承受手术,这些都需要密切关注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完善应急机制,尽量降低术中及术后的风险”,梁秋冬在组织科室病例讨论时强调,“因为此类病例实属罕见,既往可参考的经验并不多,但即便罕见、哪怕困难,我们依然要尽力去治疗,病例罕见那就多查多问多研究、手术有困难那就术前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都预估到并且把应急预案做稳、做全,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生命至上’是我们的信仰。”

经过完整的术前检查、制定了完善的应急机制,柳申鹏主刀为患者行微创Delta大通道腰椎手术。

严谨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术中操作,张阿姨顺利完成微创手术治疗,并安全返回病房。

“虽然前期诊断的过程略显曲折、手术的准备过程也相对慢一点,但就像梁秋冬要求那般,术前如果我们考虑得多一点,术中患者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少一点,患者的安全就会多一点。”柳申鹏说道。

医疗团队的精准治疗、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都让张阿姨及家人赞不绝口,“本来我妈都准备放弃了,好说歹说愿意再看一次,幸好来了医专,幸好遇见了骨外科四病区的这些专家们。”张阿姨出院时,她的女儿连连道谢。

“在后期的随访中,张阿姨表示自我感觉良好,这也为医院接下来开展此类病例的诊治开了个好头”,对于这项治疗的开展,梁秋冬充满信心,“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骨外科四病区在治疗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的一个突破,更是我们医院在这一疾病领域的突破,未来,我们仍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各类疑难病症的学习和研究,造福更多患者”。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