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有效一换位”有效应对青少年不良情绪

2022-10-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刘志华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当前,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那么,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特点?学校和家长该如何正确面对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呢?

通常,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两方面变化:身高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生会出现胡须,女生乳房的发育和月经来潮。认知的改变和情绪人格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正是大脑最忙、身体最忙、功课也最忙的时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但往往缺乏应对问题的能力。

如果得不到父母和周围人的理解,他们可能会发脾气、冲动,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没有自杀意图,但却蓄意对自身造成伤害的行为在医学上被称为非自杀性自伤(NSSI)。

据报道,在大连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调查中,发现有93.3%的孩子有过自我伤害行为。也就是说,自伤的孩子当中,有九成的孩子出现自伤行为是因为情绪调节问题。    

作为一位母亲、一名精神科医务人员,每当在病房里看到那些没有安全感、情绪失控的孩子和因为孩子问题而束手无策的父母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能够帮助他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总结出来就是“两有效一换位”。    

一、有效陪伴,陪着≠陪伴,当我们经常抱着手机刷抖音刷朋友圈的时候,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把这些看在眼里的孩子内心是浮躁的,行为上也会模仿大人,当我们能够放下手机专注的陪孩子读书或做事情,孩子的内心是稳定的,行为上也会以父母为榜样,所以有效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二、有效沟通,沟通≠说教。例如当孩子放学回家,跑来跟你说“妈,我们老师怎样怎样,我真想把他给杀了”。我猜大多数的父母可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分析、讲道理,一次两次三次不停的讲道理,你会发现,孩子会很不耐烦,后来可能就不再给你讲学校发生的事情了。

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语尾。重复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真的喔,你要把老师杀啰”。孩子可能就会说“没有啦,当然不是真的杀啊,可是我觉得我们老师,真的怎样怎样,我真的是很气。好啦妈,我说完了,我要去做功课了”。那你就继续面不改色地说“喔,你要去做功课了”。当他讲完这一大串话之后,你重复他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妈妈有在听,妈妈完全理解他的情绪。能够同理他,而且没有威胁性。所以少讲道理多倾听,才能与孩子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

三、换位思考。假如你今天下班,一身疲惫的挤完了地铁回到家,孩子问:“怎么样?今天在单位表现怎么样?收到奖励了吗?挣了多少钱?你是不是会觉得很荒谬,所以不要只会问孩子的作业和成绩了,学会换位思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

以上的“两有效一换位”您记住了吗?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有效的改善青春期孩子的不良情绪,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让这些一言九顶的孩子也会变的更加成熟稳重,平安的度过青春期。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