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出炉,漯河市骨科医院再交优异“答卷”
2022-10-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本报讯(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卢闯)记者10月10日从漯河市获悉,近日,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出炉,漯河市骨科医院(漯河市立医院、漯河医专二附院)获评国家监测指标等级B++级,再次进入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列。

据了解,本次绩效考核共有1355家三级公立医院参评,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5+1个三级指标构成”。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对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最具权威的考核,被誉为全国公立医院“国考”,是检验医院医疗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金标准”,被誉为全国公立医院“国考”。
面对这张权威性极高、综合性极强的“全国考卷”,漯河市骨科医院再交优异“答卷”。2021年国家监测指标得分较2020年增加33.9分,增幅达5.18%;住院患者满意度、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医护比等多个项目获得满分。
聚焦医疗质量,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2021年,该院开展病案首页管理年活动,病区病历质量星级评价结果均达到3星及以上优秀格次,运行病历甲级率持续达99%以上,归档病历甲级率达100%,位居全市先进行列。2021年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237种,完成临床路径管理12771例,完成率97.30%,均超额完成行业要求标准,临床路径工作处于省、市领先水平。对全体医技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两次“三基三严”技能培训。全院多学科联合会诊讨论46次,各层级会诊总数达4843次,占入院病人总数40.41%。充分利用6S质量管理工具深化提升医院管理质量,助推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聚焦科研创新,推进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相继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项,中央引导地方资金一项目获批资金80万元,获得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资金5万元。获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一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省医学教育立项5项,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立项3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教学项目奖项一项,省级项目奖项5项。漯河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综合病房楼项目奠基。漯河市数字骨科工程技术中心落户该院。深化实施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双十”“双百”计划,新增心内二科、介入肿瘤科、呼吸内科(中医科)、足踝外科4个病区,推动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创建。评选出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聚焦医联体建设,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医院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先后与召陵区人民医院、郾城区人民医院、源汇区人民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及民营医院等28家医疗机构签订业务协作关系。选派26位医疗专家定期到各成员单位开展手术示教、会诊、坐诊、义诊、业务咨询、查房、巡讲、学术交流等技术扶持。派出4支医疗质量管理团队每季度到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医疗、护理、药事、感染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督导。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内管理干部、临床医师、护理骨干50余人来院进修学习。免费为113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安装12或18导联心电图机,覆盖全市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民营医院,为群众免费诊断病例2000余例。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协和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六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通“6666958”服务专线。启用双向转诊系统、手机APP等进行线上线下转诊,为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聚焦党建引领,打造人民满意医院。院党委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每月15日惠民日活动,累计减免患者费用20万余元;抽调骨干医务人员成立新冠疫苗接种队、核酸检测工作队,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春立阳光计划”项目为多名困难群众免费置换人工关节;赴郾城区裴城镇苏进红军小学开展党史红色教育基地捐赠活动;积极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全年收到锦旗277面,感谢信75封,拒收红包8.78万元,医德医风建设走深走实。
漯河市骨科医院表示,将以此次考核为契机,再接再厉,奋勇争先,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巩固管理成果,大力推进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全院综合实力,更好为患者健康服务,为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