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不仅是情绪方面的问题

2022-10-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龚昆明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实生活中,作为精神卫生重要方面的抑郁症,同样也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因为,抑郁不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情绪方面的问题,同时,抑郁也是行为方面的问题。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对国民精神卫生的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认知科学认为,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导致抑郁的一个主要认知因素,是抑郁症的一个稳定特质。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特点往往是极端、片面、灾难化的。比如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因此推理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是一个没用的人。当这样的想法存在时,情绪自然会变得更糟。

当糟糕的想法出现时该怎么应对呢?首先不要急于去认同这个想法,而是询问自己“我什么都干不好,我没有用这个想法是事实吗?如果是别人打碎的,他就是无用的人吗?”通过基于现实的思考,患者可能就会发现打碎碗会让自己感到有些遗憾,但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是没用的人。通过对非合理化想法的质疑和修正,可以有效的防止陷入到痛苦的思维反刍之中。

现实生活中,抑郁患者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干什么都不会开心,只有躺在床上才感觉稍微舒服一点。不过人类的愉悦感往往来源于日常的生活中的成功体验,虽然躺在床上能让自己好过一点,但另一方面退缩的行为同时也剥夺了获得快感的机会。

因为情绪低落,所以让自己行动起来势必有很多的困难和痛苦。如果抑郁患者能带着悲观和痛苦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或者运动10分钟,可能就会惊奇的发现,这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并且还会有一些愉悦的体验。

总结一下,抑郁患者绝望无助的想法会带来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情绪让人在行为上退宿和回避,退缩回避又会剥夺获取积极的体验的机会。这就是抑郁患者所陷入的认知、情绪、行为的恶性循环。当开始对悲观的想法进行一个觉察,并对其进行一个基于现实的评价,或者带着痛苦做一些积极行为,都可以影响改变抑郁情绪,这就是打破恶性循环走出抑郁的良好开端。

最后给抑郁患者的一些建议:

一、当消极想法出现时不要急于认同,试着问一下“我的想法和现实相符吗?”

二、带着悲观绝望的想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三、适度的运动是必要的,相关实验表明,运动能够影响脑的多种功能,降低一定的抑郁症状。

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人生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从苦难和忍耐中得来的。希望每位抑郁症患者都能被温柔以待,每位患者都能走出抑郁的阴霾。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