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血压遇到焦虑症

2022-10-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段娜

临床上遇到一位54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最近测量血压时较平时有所升高,随即她感到如临大敌,不仅每日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还频繁测量血压,一旦发现高于正常值,就感到头昏、头晕,要求家人赶紧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尝试了各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是血压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她几乎每个小时就测量血压一次,如果血压偏高,她甚至每10~20分钟就测量一次。看见血压增高后更加担心,反复测量,血压随着心情紧张程度越来越高,由于过度紧张导致血压超过200mmHg而送到医院急救,经过系统检查,被诊断为:高血压合并焦虑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压力的加剧以及社会角色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出现紧张不安、心神不宁或恐惧等情绪体验,可伴睡眠障碍,称之为焦虑。焦虑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然而持续发生且与处境不符合时就形成病理性反应,即焦虑状态或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及运动性不安等。

临床研究表明,焦虑与高血压存在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当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时,血压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也会引发身体的一些躯体反应,比如尿频、尿急、手心出汗、血压升高。长期的焦虑症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变化,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最终导致高血压病的产生。所以焦虑不仅可导致原无高血压的人群血压升高,也能使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急剧上升,尤其在老年人群中。

那如何有效地缓解焦虑性高血压呢?

首先要科学认识高血压,只要规范服药,定期复查,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时也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只有情绪尽可能的稳定,才能令血压尽可能的平稳。在生活中,尽量让自己开心,保持开朗的心态。但如果确实已经诊断焦虑症,应到精神科就诊,服用相应的药物或进行心理治疗。平日里还要注意运动减肥,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及朋友之间的聚会,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散个人注意力,从而改善焦虑的状态。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