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后医师战“疫”贵州
2022-9-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李广川 王海歌
自贵州省本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随着范围持续蔓延,防控形势变得愈发严峻。9月15日上午,清丰县第三人民医院接到濮阳市卫健委紧急通知,抽调医学检验师孟洋驰援贵阳,这是他继上次支援郑州抗疫后,第三次奔赴抗疫一线。

孟洋是一位“95”后,自202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多次支援安阳、郑州核酸采样及核酸方舱检测工作。今年5月,在郑州发生疫情后,孟洋毫不犹豫递交申请书,同医院其余8名医务人员前往郑州高新区协助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在郑州抗疫一线坚守6天,最终圆满完成使命,平安归来。

(前排右侧为孟洋)
哪里有疫情,就到哪里去。
“爸妈,我去贵阳支援了,不用担心我!”15日中午,收到紧急通知后,孟洋来不及与同为医院职工的母亲当面告别,简单快速准备物品,便随手拎着行李箱冲下楼赶赴集合点。
“下午一点半在市卫健委集合后,我们就一起出发来新郑机场了,你们别不放心我,咱们河南援贵核酸检测医疗队人多着呢,我有伴儿!”登机前,孟洋简单给母亲汇报了音信,随后,他就星夜兼程,奔赴1600公里外的地方——贵阳。
他的工作,是给病毒发“身份证”
到达贵阳市卸下行囊已是16日凌晨,早上六点半,只休息了两三个小时的孟洋,带着紧张又忐忑的心情,乘坐大巴出发前往方舱气膜实验室,熟悉仪器和流程。
气膜方舱实验室建在贵阳观山湖区会展中心,日均检测量高达十万管。孟洋所处的是方舱实验室6号展厅A2组,负责核酸加样工作。等采集的标本送过来,孟洋与“战友”的紧张检测就开始了,他们并肩作战,相互配合,要第一时间“揪”出病毒。
加样要快、准、狠,还得0失误
核酸加样这个步骤,需要全手工,机器无法代替,孟洋要一个个拧开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往生物安全柜前一坐,持续七八个小时,连续拧开上千个盖子,戳上千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上千个枪头,拧上上千个盖子…按照三级防护的标准,孟洋每天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戴双层手套、N95口罩和护目镜,注意力高度集中,确保0失误,一次检测下来整个人都筋疲力尽……

截至9月27日,贵阳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孟洋所在气膜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量共计29万管,经过11天的持续奋战,孟洋最终圆满完成此次任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清丰县三院人的奉献精神和本色,书写下自己的入党誓言和抗击疫情的决心,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规范的业务操作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赞誉,并授予“贵阳市荣誉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