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河南卫生健康答卷之郑州篇】勇立潮头 见“郑”巨变

2022-9-1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数”说郑州

截至2021年,郑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39%,高出2018年约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国家(22%)、省定(22%)目标。

全市创建成功省级“健康细胞”140个,其中健康乡镇23个、健康村庄29个、健康单位88个。

全市孕产妇产前筛查覆盖率为71.28%,高于2020年同期15.45个百分点。

全市高血压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4.53%、64.43%,分别高于2019年同期1.46个百分点和1.83个百分点。

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2%,高于省定目标12个百分点。

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十年,是一条时间的分割线。

十年来,郑州市卫生健康委不断夯实健康基石,让群众健康更有保障;十年来,郑州市医疗服务不断提质增效,让便民利民更进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坚决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健康郑州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做实“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为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健康郑州行动蓬勃开展

为做好健康促进大文章,郑州市不断创新模式,从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管理,到合理膳食、控烟,再到爱国卫生、健康环境促进,一项项指标“落地生根”。

全市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39%,高出2018年约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国家(22%)、省定(22%)目标。

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全市高血压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4.53%、64.43%;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均预期寿命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全市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市6个、卫生城镇27个,省级卫生乡镇、小区(村)及卫生单位855个;全市创建成省级“健康细胞”140个;所有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全部完成,全市53574座公厕达标率为65.45%;2020年8月5日,《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修正案颁布实施。

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全市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覆盖率在95%以上;广泛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初步形成“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郑州模式和管理体系,在全国、全省推介。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拓展深化

医改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郑州市医改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深化医疗改革,让群众看病“少跑腿、更省心”。拓展深化医联体建设。2012年,郑州市率先组建医联体并逐步“增点扩面”;2019年,获批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强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向上与多家省市三级甲等医院建立医联体帮扶对子和专科联盟,推动急危重症患者向县级回流;横向与县级疾控、监督、妇幼等专业机构建立分工协作、医防协同的紧密联系;向下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向基层回流。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引领,以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枢纽,以县域医疗中心为基础,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医疗中心,构筑中部地区医疗卫生高地。

深化医保改革,让群众看病“有保障、更放心”。十年来,郑州市医保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持续强化,深化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

深化医药改革,让群众看病“少花钱、更安心”。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开展了药品联合议价采购,巩固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让群众看病体验有改善、更舒心。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初步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医养结合改革,让群众养老有依靠、更贴心。促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全市150家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医养结合病房,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照护服务;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医疗服务能力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年来,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多措并举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十大中心建设成效显著。郑州市目前在建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省级医学中心、7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0个市级专科诊疗中心和6个县域医疗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创伤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河南门诊、住院患儿分别下降63.12%、51.33%,器官移植、烧伤、肝病、心血管病、骨科等专科市域外就诊率和省外转诊率实现“一升一降”,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6.6%。

院前急救城乡一体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创新急救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新建医疗机构,整合乡镇急救医疗资源,设置急救站,缩短急救服务半径,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统一急救工作规范、统一质控标准、统一人员培训,实现城乡无差异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达到既定目标。目前,郑州市6个县(市、区)的人民医院(新密市中医院)已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水平,县域就诊率达到98%,已达到省定目标。

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日益完善。全市16家二级及以上政府办医疗机构设置专门部门承担日间手术管理、协调、质控等综合工作,建立独立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医疗卫生人才、学科“两手抓、两手硬”,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2446人、知名医学学科团队66个,建成重点学科45个、院士工作站18个,开展国际国内合作93项。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关乎群众的健康指数。十年来,郑州市加快补齐疾控体系建设短板,在全市启动基层疾控机构标准化、现代化达标建设行动,全力夯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郑州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坚决落实“四早”“四集中”,构筑坚固防线,夜以继日开展流调排查、检测复核、采样消杀、疫苗接种、健康宣教等工作,与病毒赛跑、努力遏制疫情蔓延,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全市疾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机构迁建、新建项目整体推进有力,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日趋完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疾控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增强,郑州市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项目和市传染病应急检测中心P2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安全等级的一个分类)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共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2家。

加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防控管理。郑州市推进脑卒中危险因素民生实事,将死因排位靠前的重大疾病筛查干预列入民生实事;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做好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积极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巩固深化慢性病综合防控成果。

基层疾控机构设置市域全覆盖。十年来,郑州市实现了基层疾控机构设置的市域全覆盖,大大促进了全市疾控工作的顺利推进和防控能力的整体提升。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十年来,郑州市在传承创新中医药方面不断加快步伐,致力于让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区建设,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郑州市和12个区(县、市)全部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建立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绿城杏林人才培养工程,培训4600余名基层中医药人员。

加强“名科”培养,获批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4个,创建国家级、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7个;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和治未病优势,设立市、县两级“治未病”中心7个。

推动中医药积极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个性化服务;广泛开展中医药“三进”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科普文化进基层”等活动,线上线下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

智慧医疗赋能健康生活

智慧医疗让群众就医更便捷,郑州市卫生健康委构建了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智慧管理等协同发展的智慧医疗健康体系,全市17家医院已率先完成对接,卫生健康服务逐步迈入智慧化新时代。

通过“郑好办”智慧医疗板块,郑州市民可通过电子健康卡、检验检查、疫苗记录等享受全新的就医服务体验,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健康服务“一图呈现、一键可查”。

依托医共体、医疗集团建成20个远程诊疗中心,累计开展远程诊疗100余万例,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视频问诊、慢性病复诊、预约检查、送药上门等便捷服务;全市60多家医院实现“亮码就医、脱卡就医”;32家市、县两级医院可在诊室支付,诊间支付患者每月达到100多万人次;14家医院开通床旁结算服务,让患者就医“最多跑一次”“最多付一次”;在3家医院及周边40余家定点药店开展门诊慢性病处方共享服务,有效解决慢性病患者排队时间长、来回跑等问题。

“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十年来,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郑州市精准施策,全方位维护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

持续推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全市持续开展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2021年全市孕产妇产前筛查覆盖率为71.28%,高于2020年同期15.45个百分点;全力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让更多儿童不出省享受健康呵护。

老年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社区居家延伸医养服务等,大力发展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在全国率先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备案流程;广泛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在6个县(市、区)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养老模式全国领先。

推进生育支持体系建设。郑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推进托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大力提升普惠托育服务能力,积极申创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国示范城市。

时光更迭,初心不变。新征程开启之际,全市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正肩负使命,以“领”的担当、“创”的精神、“闯”的劲头,不断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奋力谱写健康郑州新篇章。(本报记者 丁玲 通讯员 周二彬李泊龙 图片系本报记者许冬冬拍摄)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