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专二附院(漯河市骨科医院)以医为媒 联体联智更联心

2022-8-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卢闯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一路畅通,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就医无缝衔接;国内知名专家“云在线”把脉问诊,不出漯河就可享受“顶级”诊疗服务;移动CT医疗车开进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做CT诊断;乡村医生培训班“好戏连台”,基层医务人员“占座”听课热情高;“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3D打印机、3.0T核磁共振等高精尖医疗设备成为临床、科创、教学的“香饽饽”,各级医疗单位人员组团来尝鲜……

  所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只是漯河医专二附院(漯河市骨科医院)大力推进“医联体”发展以来的一个缩影。

  漯河医专二附院医联体运行两年多来,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系统运行效果显著,患者就医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可及性、连续性有效改善,健康“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漯河医专二附院以丰硕的实践成果为解决医疗资源配置普遍不均衡、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成功范本。

三级联动 推进分级诊疗模式“落地生根”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同时,构建医联体,也是推进区域内医疗技术提升和医学进步的重要举措。

  作为漯河市有影响力的三级公立医院,漯河医专二附院主动担当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第一时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医联体的指示精神,2019年12月6日,漯河医专二附院与召陵医疗集团医联体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漯河医专二附院医联体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旨在发挥其技术辐射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切实推动医联体合作单位协同发展。

  两年多来,漯河医专二附院努力构建三级联动医联体,充分发挥地市级牵头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县区级医院的城乡纽带功能,以及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平台,形成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分级诊疗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

  目前,已有包括召陵区人民医院、郾城区人民医院、源汇区人民医院等6家二级医疗机构,16家一级医疗机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家民营医疗机构加入,并构建医联体内部组织架构,制定医联体工作章程,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成员单位的进入、考核和退出机制,制作工作手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漯河医专二附院医联体建设本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宗旨,通过学科建设、技术指导、学术交流、管理帮扶、学习培训等形式,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助推三级综合医院同质化、专业化、优质化医疗资源下沉,初步实现“普通病、常见病在基层就诊,大型三级医院‘主攻’急危重症”,让医联体真正成为与同行“联智”,与群众“联心”的平台。

全面帮扶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漯河医专二附院充分利用自身和“医联体”平台优势,采取管理帮扶、学科建设、专家坐诊、科研帮扶、人才培养、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等方式相互协作,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医技水平和管理能力,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得到了有效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开花结果”,同时也推动医院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连日来,该院组织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评审办、感控办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定期到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督导,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指导成员单位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目前,已累计派出100多人次。

  衡量医联体是否良性运行的关键之一,就是看能否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为保障成员单位间的患者能够及时、安全转诊,漯河医专二附院开辟多种渠道实现双向转诊:一是开通了“6666958”24小时服务专线,随时受理健康咨询、电话转诊请求。二是启用了双向转诊网络系统、手机APP等,基层医生可通过网络系统或手机APP将患者信息发送至医院对应专业医生,进行下一步转诊治疗。三是医院开通了转诊绿色通道,门诊患者优先就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有效减少了入院流程,缩短了等待时间,急危重症患者在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具备回转条件后可转回原所在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形成一个完整的双转闭环模式。

  为提升医联体成员单位学科建设,根据成员单位需求,派出医务人员帮助开展专科共建,着力打造“一院一专科、一科一特色”。漯河医专二附院根据各成员单位基本情况在已成熟开展的医疗技术中筛选适宜推广的诊疗项目。

  2021年9月,一家基层医联体成员单位妇产科出生一名婴儿,由于孕妇羊水少、产程中胎心不稳,婴儿出生后全身青紫,肌张力差,正在该医疗机构坐诊的儿科白红丽副主任医师立即指导医务人员给予清理呼吸道、吸氧、保暖,随后婴儿症状缓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漯河医专二附院选派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以及影像、重症医学、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临床业务骨干每周四免费到医联体成员单位坐诊,通过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服务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目前,已派出34位医疗专家累计坐诊1256人次。

  漯河医专二附院还拥有国内先进的3.0T核磁共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数字骨科3D打印系统等医疗设备,并建设了电子阅览室、数字骨科中心与临床病案中心等,雄厚的资源向各成员单位开放,通过科研项目孵化和临床协作等方式为“医联体”单位科研创新提供坚强的平台保障和技术支撑。

  结合基层医务人员诊疗需求,漯河医专二附院胸痛、卒中、创伤、急救、影像、内分泌、消化等临床、医技科室的100多位医疗专家组成“讲师团”,定期举办“医联体”乡村医生培训班、开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巡讲活动。两年多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县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医疗技能水平。截至目前,漯河医专二附院接收培养成员单位管理干部、临床医师、护理骨干96人,举办学术交流活动50多场次,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13期,累计培训4300多人次,为基层群众培植了一批技术精良、认真负责的“健康卫士”。

  漯河医专二附院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互联互通的远程诊疗服务,建成了远程医学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三大中心”。目前,漯河医专二附院已为113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免费安装12或18导联心电图机,庞大的网络远程心电诊断服务站点覆盖了漯河市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民营医疗机构。患者可在基层就医检查,由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电、影像专业医师根据检查内容进行及时、精准的诊断。

  5月12日16时05分,阴阳赵镇阴东卫生所上传一例心电图,远程心电中心医生第一时间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时间就是生命,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医生及时联系村医进行指导,并与患者家属沟通。

  16时08分,医院派120救护车前去接诊患者并开通胸痛绿色救治通道。

  16时25分,救护车接到患者进入医院。

  16时30分,患者被送入介入手术室,做术前准备。

  16时41分,开始造影。

  16时54分,导丝通过闭塞血管,心脏前降支近段闭塞血管开通。

  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开通血管仅仅用时49分钟,远程诊疗服务为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截至目前,漯河医专二附院已为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远程诊疗服务近5000例。

  作为医联体“牵头”单位,如何保障“棘手”的危重症、疑难病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漯河医专二附院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多年来,漯河医专二附院先后与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医务人员可通过网络远程会诊系统与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视频会诊并传送病历、检查报告等,让危重症、疑难病症患者足不出市就能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诊断,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同时,漯河医专二附院各临床专科也与国家级重点学科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协作医院定期选派专家来医院进行坐诊、查房、手术,会诊疑难病例。

卓有成效 让医联体“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5月6日,来自召陵区万金镇的5岁患儿小童(化名)不慎摔伤,造成左股骨干骨折。经过简单处置后,医联体成员单位万金卫生院殷鹏涛医生随即将患儿信息通过双向转诊系统上转至漯河医专二附院,医院小儿骨科医生王鹏儒接到上转信息后,立即与患儿家属取得联系,并派出120救护车接诊,到医院后直接开通绿色通道入住病房,并与殷鹏涛医生沟通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准备。

  5月10日,患儿小童在漯河医专二附院接受了左股骨干骨折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月24日,待患儿病情稳定后,通过双向转诊系统转回医联体成员单位,万金卫生院殷鹏涛医生接到下转信息后接诊患者,形成完整的双向转诊闭环模式。

  小童在万金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小儿骨科王鹏儒医生还定期对他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恢复情况,指导基层医生开展康复治疗。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同时,依托医联体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后期护理等服务链,在保障基层群众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改善了就医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医联体上转患者还可享受优先诊疗绿色通道、入院一条龙服务等。

  据了解,运行两年多的深入实践,漯河医专二附院医联体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医院和各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目前已有多家医疗机构成功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社区二级医院”“六好医院”评审;漯河市康利医院成功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姬石镇卫生院成功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术、阴阳赵卫生院开展孕妇课堂、空冢郭卫生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柳江医院开展输尿管软镜和激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同时做到少花钱、治好病。

  通过与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团结、默契协作,漯河医专二附院医联体建设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级诊疗、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漯河市广大群众提供了整体、持续、便捷的医疗服务,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漯河医专二附院党委负责人张向云表示:“下一步,我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健委、漯河医专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巩固‘医联体’建设成果,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扩大成员单位‘朋友圈’,力争成员单位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同质、快捷、高效’的一体化诊疗服务,为漯河市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健康漯河再立新功!”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