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十年磨剑终成锋
2022-7-12 来源:医药卫生网赵萌: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哈佛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擅长:癫痫及癫痫合并抑郁、强迫等精神障碍的综合评估及整体治疗;帕金森、震颤、梅杰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的神经调控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瘫、植物人促醒及功能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寻求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2006年,27岁的赵萌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学业,顺利进入北京回龙观医院,从事精神疾病的治疗工作。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不少患者反映,药物在长期的治疗中逐渐失去效果,造成病情反复,形成难治性精神疾病。
刚到医院不久,赵萌就遇到一个棘手的患者:总是不由自主的发出奇怪声音,有时候还骂人,甚至还动手打人,后来全身不自主的“打哆嗦”,身边的亲人朋友都觉得他是“精神病”不敢靠近,去过很多地方治疗,吃药效果也不大,最后在北京看完病,起色不大,无奈放弃治疗。
谈及这件事,赵萌颇为感触,在随后的五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他接触到了不少疑难杂症患者,也看到了传统精神疾病治疗手段的局限和瓶颈,他有过迷茫和疑惑,但对最初的医学梦却始终赤诚,“专心看好病,帮助每一名患者解决问题”。
2011年,一次偶然的学术交流机会,赵萌遇上自己功能神经外科引路人—栾国明教授。栾国明在讲座中针对癫痫、帕金森、运动障碍病、疼痛和精神障碍等功能神经疾病的全新治疗模式,让赵萌看到了破解瓶颈的希望:治疗中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神经调控来治疗。
栾国明教授在讲座中举例进一步阐述新的治疗模式:“一位帕金森患者,手部不停震颤,这时你给靶点上连一根电线、放置一个电极,他的震颤可能马上就停止了。一位慢性疼痛患者,痛起来甚至想跳楼、想撞墙,但你通过功能神经外科手段发现了他的病灶,进行针对性治疗,他突然就不再痛了。”
此时,赵萌豁然开朗,这不就是自己苦寻而不得的答案吗。不久,赵萌就加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成为栾国明教授的学生和功能神经外科团队成员,自此开启了全新领域的学习。
完成从初学者到成熟的蜕变
寒来暑往,11年过去了,赵萌一直默默坚守岗位,病房、手术室都是他忙碌的身影,多看少说,勤学巧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他的习惯。
在三博学习工作期间,赵萌给自己规划了一条更加艰辛苛刻的成长之路。在做好繁忙临床工作之余,经过一年的苦学和准备,2012年,赵萌正式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3年后顺利毕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神经外科医生。
为寻求更高的突破,半年后又前往美国哈佛医学中心及麻省总医院(MGH)访问学习。经过十多年的打磨和沉淀,一朝锋芒显,赵萌从一个初学者逐渐成长,谦逊沉稳,精中有细,神经外科领域多年深耕不辍,对各类功能性神经和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越来越得心应手,特别是采用综合方法对抑郁、强迫等各类精神疾病进行系统性评估并予以综合性治疗。
目前,赵萌平均每年完成神经外科手术300余例,共参与完成各类功能神经外科手术2000余例。曾经的迷茫和困惑已不再,且早已找到此前精神疾病全新的、综合的治疗方法,并且在这条路上越行越稳,越走越远。脚踏实地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益求精打磨技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赵萌赢得了三博上下的认可和患者的高度好评,已成为一名成熟出色的神经外科大家。
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与三博共同成长之际,他迎来了职业生涯新的机遇和转折,在患者和医院发展需要时,他又一次主动站了出来。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河南院区,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在郑州扎根试营业,此时已是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一(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的赵萌,被任命兼任河南院区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挑起了学科发展的重担。
从北京到郑州,每周两院来往奔波,对于赵萌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当问及为什么要来河南三博这个问题时,赵萌只用了一个词来解释:义不容辞!“河南是人口大省,但医疗资源并不丰富、平衡,还有很多人得不到很好救治,看到很多人拖家带口,艰难求医,十分不易。我是河南人,患者和集团的发展需要我!”
对河南三博功能神经外科,赵萌显得颇有信心,在他看来三博经过18年的发展,医疗技术、理念毋庸置疑,已经得到广大河南群众认可。发展是曲折的,但有好的外部条件,不断努力提升和沉淀,又有集团领导及北京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河南三博功能神经外科一定能够成为地区重点专科,得到当地病人和同行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