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点”里那段与日月星辰相伴的日子 ——濮阳县户部寨医学观察点医护队长刘国亚的工作日记

2022-6-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16天,一个简单的数字,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只是人生中都称不上记忆的一段时光。但,有这么一群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大白”,迎着朝阳与汗水共舞,踏着晨曦与星辰相伴。
事必躬亲的刘国亚
5月初的濮阳,承受着本地疫情突发和返乡热潮的双重压力,龙乡,这个不在“线”的城市,铆足了劲,顶了上去。一批由26人组成的医护队伍,积极响应濮阳县委政府号召,进驻到一个由14栋楼组成,最大容纳量594人次的户部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下称“隔离点”),开展隔离服务工作。对广大市民来说,“隔离点”这三个字让人望而却步,而在这里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被隔离人员接触是工作日常,意味着自己身处被传染的边缘。勇士们,在这里和隔离人员一样“足不出户”,这个一千多平方米的隔离区域,就是他们的“战场”,挥汗如雨。累了,忍一忍;想哭,憋回去。
一丝不苟的刘国亚
集中隔离点接触人员复杂、任务重、风险高,信息员随时做好接收交办单的准备,医护人员三班,所有人24小时待命;每天要对隔离观察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酸样本采集、心理疏导、转接生活用品、信息登记与事务办理等重复性工作。
邢彦顺,户部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负责人,一个有着12年军旅生涯的退役军人,保持24小时在线状态的一个“大哥哥”,在隔离区域外围时时刻刻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医护队员笑称的“黑牛”队长刘国亚,以身作则,躬身入局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每项工作除了沟通调度,还有“搭把手”,事无巨细,习惯了迎晨曦而起,枕日月而眠。
全能型"选手"濮阳县二院李鹏飞,无论何时呼叫,总能及时听到他的回复,从清晨鱼肚白,到夜晚星辰相伴,核酸、中药、报表……无论大小事宜,都一丝不苟。    
“青春活力”大女孩儿,濮阳县二院刘少严。因为信息员的工作性质,每天一坐就是14小时,困了,爬桌子上眯一会儿,无抱怨。为了保障当晚进驻的隔离人员有早餐吃,她每个凌晨零点都要再重新汇总一次早餐数据。
濮阳县二院王蕊,性格耿直,热心肠的“大姐大”。每时每刻都能听见她的“唠叨声”,但是大家是幸福的,在家里有父母关心,在这里有她的呵护!
“鬼马少年”,濮阳县二院张世行,聪明、机智,想出了很多轻便的办法,让队友们连连称赞。
“月牙姑娘”,濮阳县二院胡海洋,有着一双爱笑的眼睛。你问她累吗?她总眯起那双弯弯的月牙眼睛说,没事,不累。
率先垂范的刘国亚
“桃子妹妹”,习城乡卫生院牛彦桃,经常6时起床,裹成“大白”,和搭档一起去挨个敲门核酸采样,只为样本早一点被收走。
“舍小家、顾大家”。直起腰杆,继续工作,“黄金搭档”渠村乡卫生院郑军民、丁利兵。
隔离点“劳模”,庆祖镇卫生院任杨,每次轮值时段,都会主动在隔离区域多待两个小时,只为以最快速度把隔离人员送到房间。
还有濮阳县妇幼保健院的张晟、苏焕平,五星乡卫生院刘丁丁、马冉,八公桥镇卫生院赵福海、闫燕,海通乡卫生院胡志勇、于海荣,胡状镇卫生院范建国、董璐璐,白罡乡卫生院杨红蒙、宗喜丹,习城乡卫生院鲁守允,庆祖镇卫生院张明明,仁济医院马鹏程、刘翠娜等26名队员们,在这里,面对炎热的天气,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他们没有退缩,他们连续战斗,互相鼓励,密切配合,默默守护“阵地”,隔离点不仅仅只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环节,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医务人员日夜奋战的汗水与坚守,被隔离人员暖心地理解与配合,两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合力凝聚成抗疫前线最温暖的力量。
(本报记者陈述明  整理)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