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杜如红 李亚丽)五一假期刚过,突发的疫情就为鹰城按下了暂停键。城市安静了,120急救热线却异常繁忙起来。作为“生命线”的120,是疫情防控的前哨,是抢救生命的运输线。疫情发生后,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和各急救站闻令而动,逆行而上,全力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守护者”的使命和担当,成为了疫情下温暖的“生命线”。
坚持担当作为 科学开展院前急救工作
疫情发生后,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转换平急模式,探索实行分区优先调派,科学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全体干部职工自愿停止休假休息,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加班加点,投身疫情防控战场。组建了副主任白红、指挥调度室主任徐亚丽及有丰富调度经验调度员王江要、宋翠环、马亚涛等5人组成的特别应急队,24小时吃住在中心,全面参与调度值班工作。五一期间刚结婚的调度员耿尼歌放弃休假投入工作中;王江要、樊晓丽、周雪方、朱杨慧抛下年幼的孩子冲在了第一线;52岁的调度员宋翠环主动要求多派任务……疫情之下的120电话成了市民求救、咨询的热线。走进调度大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面对陡然骤增的呼救,全体调度员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沉着冷静、迅速应对,认真仔细地甄别、记录和处理每一个电话,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科学指导转运急诊病人,引导患者正确有序就医。各急救站站位大局,服从指挥调派,全负荷开展急诊患者的转运救治。5月6日至12日,市区“120”受理呼叫电话2440次,同比增长67.9%;有效出诊693次、转运救治705人,分别同比增长44%、41%。其中,5月9日、10日有效出诊、救治转运人数连续刷新中心成立以来最高人次。
耐心回复咨询 传递城市的温度
随着主城五区的管控措施加强,社会营运车辆及私家车上路受限,一些需要看病就医、紧急救治的人群遇到了难题,120急救电话成为了他们咨询看病就医问题的首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面对每一次电话,调度员都耐心细心、礼貌接警、做好解释、进行指导、分级调派,特殊情况积极与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沟通协调,妥善解决群众在看病就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平顶山市疫情期间看病就医流程》发布后,调度员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耐心细致地讲政策、讲流程、讲方法,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咨询电话,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特殊困难,对急危重症患者特事特办、及时派车出诊、帮助做好报备。5月6日至12日,120受理呼叫电话中涉及看病就医咨询方面的问题就有1659次,占总呼叫数的68%,未发生1起推诿患者现象。
投身防疫一线 化身核酸检测“大白”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5月7日,按照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市急救指挥中心紧急抽调5名干部职工,组建了相关核酸检测工作分队,成立了由支部委员刘建军担任组长、葛晓鸯、李亚丽、高红丽等为组员的临时党小组,逆行而上,冲锋在前,身着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一次性手套等化身“大白”奔赴一线,参与到新华区红西小区、乐福小区等多个重点社区的全域核酸采集工作中,他们毫不退缩,坦然面对,充分发挥无私奉献精神,为战胜疫情贡献急救人的特殊力量,累计采集核酸2000余人。每次工作结束后,他们的脸上被口罩、护目镜挤压出深深的痕迹,但他们都把这些印记当成荣耀,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急救人战胜疫情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担当。
开展志愿服务 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
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在职和退休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坚守岗位、守护好“120”生命线的同时,利用休班时间,脱掉“急救蓝”,穿上“志愿红”,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踊跃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登记、值班值守、健康监测等,为社区居民普及防控知识,努力为社区群众筑起健康防护墙,为战胜疫情汇聚正能量。退休干部买文虹还主动担起了所在社区的“采购员”和“快递员”,为社区群众发放生活必需品,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做到隔离不隔心,真正将暖心服务送到居民群众心坎上。疫路坚守,静待花开疫散。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扬“时刻准备着”的精神,坚决服从大局,奋勇争先,24小时守护好120这条生命线,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贡献急救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