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地市动态 > 正文

襄城县:信息化建设为医共体发展增添强劲活力

2022-2-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当时真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真是感谢医生们,能叫我保住命。”提起与死神擦肩的那段经历,城关镇北大街社区居民邱女士仍记忆犹新。2月5日,邱女士因感到胸闷、烦躁来到社区卫生室就诊,根据多年的诊疗经验,社区医生刘江英为邱女士做了心电图检查并迅速将心电图影像数据上传到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区域心电诊断中心。该中心主治医师李卫星迅速做出诊断:疑似心肌梗死!邱女士立即被送到县人民医院救治。当天,襄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刘鸣等医师专家迅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病人化险为夷。

得益于襄城县医共体建设,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受益。2019年9月4日,襄城县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起覆盖县中医院、民营医院和16家乡镇卫生院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康复服务管理工作,形成覆盖全县所有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框架。襄城县卫生健康委主任张清奇介绍说:“群众有期盼、职能部门要担当,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由县医管委领导,其建设过程对传统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深刻调整,集团通过医保打包付费和信息化建设,助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20年下半年,集团投资2400万元,建设了惠民服务系统、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应用系统和基层一体化信息系统,成立六大共享中心,提供同质化服务,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服务贯通,实现了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深度融合,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的效果。

统筹建设  县域信息互联互通

为了统筹考虑,塑造“一家人”理念,医共体数据中心部署在县人民医院信息中心机房。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县人民医院到各乡镇卫生院的网络依托卫生专网,在不改变原来网络的基础上,可实现快速部署。同时,投资677760元建设了一条到县人民医院的汇聚专线和455条到各村卫生室的专线,截止2020年11月23日,线路已全部铺设到位,至此医共体这张专网已全部搭建完成。

襄城县加强县域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联通县域内医疗机构信息“孤岛”,实现诊疗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健康大襄城”微信公众号,全面实现居民实名就医、医院流程全预约、就诊“零等待”、诊疗信息查询等业务流程一码通服务。居民动动手指即可完成在医共体内任意一家医疗机构的绑定就诊卡、查看院内医生、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名医推荐等服务,享受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就诊服务,节省了就医等待时间,提升了就医获得感。

远程影像中心和心电中心接收区域内医疗机构影像和心电上传数据,免费出具诊断报告,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同时,为122家村卫生室投放了心电设备,为及时发现胸痛患者提供了保障。远程检验中心把牵头医院的检验项目下沉到基层,让基层卫生院可以开展县级检验项目,满足基层患者的需求,提高就医体验,远程检验中心已接收基层样本并出具报告26086例。县、乡、村一体化互联互通的实现,使远程会诊中心成为常态化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便捷的诊间会诊,让患者不出乡村就可享受到县医院专家提供的诊疗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构建互联网医院,提供涵盖咨询医生、慢病管理、疾病筛查、疫情服务等线上服务。患者通过手机端与医生进行交流,足不出户解决患者的就诊问题,打通了区域的限制,节省了时间成本。已在线咨询10000余次,线上延伸护理70余次,使活动不便的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医疗护理服务。

全面推进  提升县域卫生服务能力

“利用医共体的平台,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围绕“县级医院看大病、乡镇卫生院管慢病、村卫生室防未病”的思路和功能定位,有序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总院长、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永召介绍说。

以牵头医院建设为总揽,推进“六大中心”建设、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数字化医院评审,不断提升牵头医院信息化水平。目前,襄城县人民医院已通过电子病历四级评审,数字化医院B级评审,电子病历五级省级评审,正在全面准备数字化医院A级评审,通过县人民医院的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将带动全县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发展。

为快速适应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满足医共体的建设需求,襄城县要求每个卫生院配备1-2名信息员,负责日常信息化运维管理和安全管理。整改所有卫生院网络,实现内外网彻底分离,确保数据和网络的安全。一年不少于四次的信息员的集中培训,让信息员对各系统模块更熟悉,更快更准确的处理日常问题。

提升村卫生室信息化能力。襄城县为村卫生室购置带蓝牙功能的全自动血压计、血糖仪、健康体检机、心电采集盒、计算机等设备,使公卫随访和家医履约实现数据自动上传。电脑端村医工作平台(集成医疗、公卫、家医等)和手机端百灵服务,使公卫建档、公卫随访、家医签约、家医履约等服务更方便。患者智能机器人系统和基层知识库系统,辅助村医开展医疗工作,使其在诊断上更准确,提升村医的综合素质。

目前,襄城县县级医院成立家庭医生服务专家指导团队16支,乡村医务人员组成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97支,利用“互联网+健康襄城”服务信息化平台完成医疗、公卫、家医签约服务,实现了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以家庭医生团队为载体、以慢病人群为重点的电子签约和履约服务。为区域内参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药物,有效提升了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减轻群众就医资金压力。为了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公卫建档、公卫随访、家医签约、家医履约全部采用人脸识别,血压值、血糖值采用蓝牙自动上传。

襄城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为全县医疗资源整合,医疗协同服务,就医格局改变,群众满意度提升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王正勋  侯林峰  鲍丹丹)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赵曦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326701545@qq.com 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技术QQ:76900985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3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