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记者 杨须 通讯员 高若水 王汀)半年前,59岁的周先生被确诊为“食管癌晚期”。
“我们带他去了很多医院,医生都说没有好办法,只能化疗,做了3个周期,身体越来越差,原来120斤,现在瘦的只剩70多斤,最近一个月连水都喝不进去,全靠输液……聂大夫,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聂山文,原是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副主任医师。半个月前,被派驻到卢氏县中医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帮扶工作。
经检查,患者的食管已经严重狭窄,连胃镜都进不去了,需要扩张并放一个支架。这样,老人的吃饭喝水问题,就能缓解很多。
怎么放支架?通过胃镜。可问题来了:因为肿瘤已经侵占了大部分食管,只留了一道窄窄的缝隙,正常的胃镜管道根本过不去。除非,用超细胃镜。可卢氏县中医院目前没有“超细胃镜”,怎么办?
“要不,直接转到郑州?我们河南省中医院有超细胃镜,也有扩张设备,并且已经做了很多例类似的手术。”聂山文建议说。
家属有些为难:周先生现在非常虚弱,从卢氏县到郑州市长达4个多小时的车程,根本无法耐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在我们卢氏当地就能解决问题?”
家属的请求,让聂山文陷入沉思。她突然想到,跟她一起来卢氏县中医院驻点帮扶的同事、河南省中医院介入科主治医师王怡博,能用介入的办法把支架放进去吗?
两个人商量后,王怡博坦诚说:超细胃镜下扩张再放支架是最优选择,毕竟没有辐射,直视下也更安全简便。但在当地缺少相关设备的前提下,可以先通过造影剂造影,将造影剂喝进去,使食管显露原形,从而确定病变位置长度。然后在影像引导下,把支架准确放到病变位置。
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家属的认可。根据之前的造影结果,聂山文、王怡博一起帮周先生选了一个合适长度的支架,确保狭窄的位置能被支架完全覆盖“撑”起来。
手术开始了。王怡博、聂山文、卢氏县中医院介入中心的医生同时上台,仅用了10分钟,导丝就带着支架,顺利抵达病变位置。金属材质的支架释放后自动“膨胀”,把狭窄的食管“撑”起来,手术顺利完成。
刚下手术,周先生就连喝几口温水,不吐也不噎,症状明显改善。“不但能正常喝水了,还能吃点流食,老人的痛苦确实大大减轻了。”家属含着眼泪说。
据悉,这台手术费用只花了不到2000元,通过医保报销,个人只需承担几百块钱。
“这类手术在省级医院很常见,但在卢氏县中医院,却是开展的第一台介入手术,填补了该院的技术空白。河南省中医院此次派出聂山文、王怡博等7名队员,到卢氏县中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就是希望能将三甲医院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到基层,让老百姓少受罪、少花钱就能治好病。”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勤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