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李津利:马氏温灸法,医学的传承
】【关闭 2021/8/3 15:08:27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艾灸,作为中华传承了几千年的医学技法,在如今“健康中国”和“互联网的”的新时代背景下,又该如何的传承和发扬呢?中医学认为,艾灸它的治疗方法非常好,它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防病和治病,可是它在推广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导致它的局限性很大,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艾灸。

艾灸简单来讲就是用艾燃烧,熏烤穴位。灸它是长久的烤的意思。传统艾灸它对治病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对现代人来讲它更加有效,因为现代人普遍来讲体虚体寒,大家坐在空调房,喜欢喝冰镇啤酒,吃冷饮。

艾灸的作用简单来讲其实就三句话,就是驱寒去湿、温通经络、提升阳气。像悬灸、疤痕灸。

《马氏温灸法》由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根据浙江“东方针灸学社”的学习基础和多方拜师求学,潜心研究出来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温灸治疗体系。其从配方用药、操作方法,到配穴治疗各种病症与目前大多数人应用的艾灸有很大的区别,临床应用也更为广泛。是在准确运用中医脏腑、经络及气血理论指导之下,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以恢复元气、维持键康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类健康生存的自愈潜能,具有异病同治、标本兼顾、效果确切、持久巩固、无副作用等特点和优势。“马氏温灸法”按其功用可分为七类:“温、补、通、消、发、散、泄”,是通过调整气血、经络的运行状况而引起人体一系列变化的七种趋势。也就是说,温灸的作用及功效会根据人体的经络状态、体质特点、疾病性质以及温灸使用量,在身体上分别于不同时间、在不同部位、以不同形式和程度表现出来。温灸运用得当,其作用、效果就会得心应手。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李津利是少数传承着之一,在在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温灸治疗了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风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李津利,1959年11月13日出生,籍贯天津。

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随后入职天津市中医院工作。

1986年,在机缘巧合之下拜师《马氏温灸法》创始人马少群先生。

1986-1989年在天津市中医院开设温灸特色门诊

1990-1998年,参加“中医援外专家团”派往驻保加利亚“中医治疗中心”担任教学及医疗工作。其间在保加利亚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土耳其、乌克兰、丹麦等国家讲授“温灸”疗法,历时8年使用温灸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1998年回国定居深圳,从事温灸治疗工作

2015年与正安联合创办“李津利温灸工作室”,现任正安中医灸疗导师。

个人生活:结婚后育有一女

主要作品/贡献/事件:参与编写了2014年出版的《马氏温灸法》

人物评价:李津利医生在温灸治疗的30余年临床工作中,收治患者10余万人次,在大量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符合《黄帝内经》理念,更适合现代人体质特征,把“养生保健”、“治未病”、“治疗疾病”融于一体的健康干预方法——“李津利温灸法”。

中医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是老祖宗传下的宝贝,它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是靠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勤劳付出而传承和发展下来的。千年中医药,百年健康人。中医药的发扬光大,有赖于中医人;中医人代代相传,有赖于学术传承,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应是每一个中医人的追求。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责任编辑:刘耀东 
审核:杨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详细】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详细】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详细】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