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选择、无畏担当” --范县白衣阁乡卫生院陈正轩工作侧记
2021-3-22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陈述明
他走在大街上,无论妇幼老少、时常有人打招呼:“我认识您、您是打防疫针的”,偶尔还会询问自己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
在单位,他是一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防疫工作者;为做好辖区的免疫规划工作,他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专业,坚守在平凡而枯燥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他是范县白衣阁乡卫生院副院长陈正轩。
陈正轩出生于杏林世家,家族三代行医,特别是在“中医外科”小有名气。他怀着儿时的梦想和家人的期盼走进医学院校,毕业后多次到洛阳、郑州等地学习肛肠病治疗技术;当满怀抱负和激情参加工作时,命运却让他做出了从业生涯中最艰难的选择:当时卫生院没有接种门诊,预防接种工作主要由乡村医生承担,工作繁琐而沉重、特别是经常下村入户,院领导决定让他从事计划免疫工作。一边是领导的信任、一边是家族的期望,他彻夜难眠…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许是自幼受中医传承文化的熏陶,他最终选择了前者。
每天除了检查冷链设备、统计接种对象、汇总报表、核对出入库等繁琐的工作外,他还要准时把疫苗送到乡村医生手中,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都不延误。九十年代的乡村道路雨后泥泞不堪、他常备一双胶鞋;工作晚了、累了他就吃住在单位。直到2007年成立接种门诊,他骑坏了4辆摩托车,累计行程50余万公里。
2003年“非典”爆发,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极大恐慌,作为防疫工作的“行家里手”,陈正轩主动请缨承担返乡农民工的“隔离、检测、转运、消毒”等工作,耐心为每一个隔离人员讲解防控要点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发现返乡发热人员,严格按照隔离规范、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当时虽没有确诊患者,但高度紧张的防治工作一刻也没有消停过。等疫情结束,望着空荡荡的隔离点,他才意识到2个月没有回家了,那时,他的儿子还不到半岁。
2020年新冠肺炎再次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他在第一时间暂停疫苗接种工作后,立即投入到返乡人员摸排、隔离管控、健康检测、环境消杀等一线工作中。大年初一,接到村医紧急电话,有1名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期间出现发热症状,需专人专车转运至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当时疫情防控物资高度紧张,没有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陈正轩站出来说“我是党员我先上”, 独自驾车把患者送至发热门诊。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接种门诊逐步恢复正常接种,为避免人员聚集,他连夜摸清接种底数、安排专人打电话精准预约,进行分时段定量接种,他常常给工作人员说“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最怕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白衣阁乡接种门诊作为全县为数不多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点”之一,他带领科室人员加班加点、常常忙到晚上9点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任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由于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陈正轩负责的接种门诊2011年首批通过“河南省示范门诊”验收,2017年评为“濮阳市群众满意的接种门诊”;陈正轩本人多次获得“免疫规划先进工作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平凡而伟大,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免疫规划工作,我不后悔!”陈正轩如是说。
【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