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杨芳:愿每个患者都转危为安
2021-2-2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丁宏伟通讯员程瑞军 王有震
出生于祖传中医世家的泌阳县马谷田镇黄庄村卫生室村医杨芳,自1987年中专毕业回村行医后,又自考了河南省中医学院中医专科,于1995年获得由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主治中医师》证书,她还进修西医和妇产科,成了当地知名的多面手医生,多次被评为“全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在防病治病工作中,她经常上山下乡走村串寨,尤其是半夜出诊司空见惯,她在农家的炕头上完成了一次次手术,用她精湛的医术把一个个孕产妇和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我出身山村,深知山里人生活的艰辛,尽可能让乡亲们能够少花钱看好病,愿每个患者都转危为安,健康幸福。”杨芳说。
过去农村缺医少药,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很多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就是“扛”,尤其是山民,经常是扛到孕产妇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才叫出诊。她刻骨铭心的记得1989年冬的一天晚上,大雪纷飞,地处深山的王冲村白老庄一位孕妇难产,生命危在旦夕。她立即带上药箱就同孕妇的丈夫一起上路了。她顶风冒雪,翻山越岭,途中她滑倒了多次,徒步30多里山路赶到白老庄行医。她进屋一看惊呆了,山里人当时还是土法接生,孕妇坐在几块土坯上,围了一圈3个接生的老太太束手无策。她马上铺床,给产妇消毒,并铺垫消毒巾。然后,她用0.1单位的缩宫素封闭在孕妇的合谷穴内。5分钟后,孕妇顺利的产下一男婴。
1990年一天晚上,陈庄村小苏庄一农妇产下女婴后,胎盘滞留在子宫内,3个钟头没有下来。杨芳闻讯赶到后,先打了一针缩宫素,再带上无菌的手套将胎盘慢慢地取出,使产妇化险为夷,一家人感激万分。
“当医生就当一个好医生,这是责任,也是一种使命。”杨芳说,有一次,为一个胎位不正的产妇接生,好不容易胎儿存活下来,产妇又遇上大出血,整整两天两夜,她将产妇成功抢救过来,最终母子平安。
提起杨芳,接受过她医治的病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对病人就好像家人一样,非常有耐心,也很细心,生怕耽误了病人的病情,她从来不开大处方。”黄庄村委五组易大爷感慨地说:“我患有脑血管堵塞,几乎天天到杨医生这里拿药打针。每次来她总是细心检查,从不马虎,我的病在她的精心医治下也逐渐好转。”
庙街村彭老家组有一哑巴妇女患妇科病好多年,家里一贫如洗,杨芳不仅免收其医疗费,还管吃管住好多天,终于治好了哑巴的病。
在杨芳的诊所内,保存着厚厚的一本记账簿,上面是乡亲们看病后留下的账单。多的上千元,少的只有9元,密密麻麻。当地留守老人多,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家中老人看病一般都采取赊账的形式,等到孩子们寄回钱来再结账。有的由于家庭贫困,成年累月就在那里挂着。实在家庭困难还不上,杨芳就会把账单划掉,从不再提。从医34年来,像这种垫支医疗费用、上门送医送药的好事,连杨芳自己也不知每年做过多少。迄今已经先后为700多名患者减免和垫付医药费30多万元。“我不是为了让乡亲们偿还什么,只是在时刻告诫自己提醒自己,乡亲们需要自己的帮助。”杨芳平静的说。
杨芳守护在山乡,为方圆百姓送去安康,把自己所学的医疗技术和知识全心全意的贡献给了当地的广大群众。用她熟练的医疗技术、灵巧的双手和火热的爱心为无数妇女婴儿和患者解除疾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乡村医生的职责。
【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