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地市动态 > 正文

药王亲创 济世良方 ——圣孟堂印象

2021-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本报记者陈述明

圣孟堂得名于公元579年药王孙思邈隐居太乙山所筑行医居所,后被药王嫡传弟子奉为行医堂号。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几经沧桑沉浮,已历时1400余年,是中华医药行业传统老字号。

“欲传道义心惟祥,浩然正气善作养;他日若得济天下,遍植杏林圣孟堂。”相传这首诗为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少年时所作。

公元579年的中华正处于南北朝末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疠疫蔓延。少时就有圣童之誉的孙思邈面对悲惨的社会现状,立志攻读医药之学,以孟子的仁义之道周济天下苍生,使亲邻有疾厄者,有所济益。

隋唐两朝,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都曾召孙思邈入仕,但孙思邈坚辞不出,隐居潜心精研医药。他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和民间药方,苦心编著了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并创立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分别治疗的分诊法,对妇女儿童及风湿类疾病疗效尤为显著,是中华传统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至宝。

为完成少年时立下的志向,孙思邈筑圣孟堂于隐所,悬壶济世矢志不渝。他治病不收钱,不受谢,要求患者病愈之后,于圣孟堂边种杏树三株,每到杏熟,则以杏易谷,赈灾济贫。久而久之,杏树竟逾百亩,蔚然成林。称医界为杏林正是由此而始。

孙思邈弱冠行医,寿至141岁,行医生涯一个多世纪,故而门人及再传弟子众多,有圣孟堂千金堂药王门圣草门等多个流派传世。孙思邈择徒授艺,对弟子品行要求极严,尤为推重医德,如在《千金要方》中,他将大医精诚之医德规范放于卷首,可见对医德之重视。他本人更是躬身力行,以德养身,以德养性。由他创制的养生十三法,因方便、适用、显效,成为后世养生宝典。同时他还是中国美容药创制第一人,首开悬丝诊脉、针灸助娩先河。

千百年来,有关药王的故事广为流传,孙思邈首创的圣孟堂却在历史长河中几度沉浮。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两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圣孟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

其中,圣孟堂以唐代皇家药典《唐修新本草》和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秒应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八个剂型,成方六百余种;整理编撰清代奇方药典《医方宝诀》传世,其中收录药酒、贴膏、汤剂一千两百余方。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如太一神精丹”“太乙黑膏等大批的传统医药瑰宝。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张驰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326701545@qq.com 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3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