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防控一线 > 正文

一位西医博士的中医抗疫记

2020-4-2 来源:医药卫生网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李惠子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医生:他是西医肿瘤学博士,却因精通中医,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他就是该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郭宏强。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郭宏强临危受命,担任该院疫情防控专家小组成员,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一人一方”,为一线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筑起一道“中医”防护屏障。

“最近网上有很多预防新冠肺炎的药方,我不建议大家随便使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随便服用后可能适得其反……”疫情开始初期,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一场防控专家小组会上,郭宏强就提醒大家不要随便用药。

23日,河南省肿瘤医院援助信阳医疗队11名队员出征,守护河南“南大门”。

“就在医疗队即将完成支援任务时,我们突然得知和队员们一起并肩作战的一名当地医生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院领导第一时间找到我,委托我在最快时间内询问我们队员的身体状况、开具中药药方并送往前线。”郭宏强接到命令,迅速与11名队员取得联系。

由于身处两地,不能面诊,郭宏强请队员们分别把各自的舌头拍一张照片发过来。

“通过观察他们的舌质与舌苔,逐个询问身体状况,所幸的是大家都没有什么大问题。”郭宏强回忆,有一个队员,舌质赤红,考虑内热较大,经过询问,队员自己也说晚上燥热,睡眠不好,综合考虑属于肺热较重,予以大青龙汤合苇茎汤清散郁热,并嘱咐拿到药后一日三次喝,开了五付。其他队员各开了七付药,医院以最快的速度熬制出来并派车送往信阳。

药品送达信阳已是夜晚11时,郭宏强嘱咐大家当晚就要喝,连续服用。“尤其是问题比较大的那名队员,我要求他一天服用3包,喝完第二天,再问他说好了很多,不那么燥热了,这才放心。”郭宏强说。

疫情发生,该院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支援一线。在出征之前,很多人联系郭宏强面诊,经过问诊、看诊,郭宏强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辨证施治,为他们开具药方,并叮嘱他们提前把体质调整好。

“医务人员只有在保证自己身体状态良好、精力充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救治病人、服务病人的工作中去。”郭宏强说。

一名在该院大门口负责为进出人员测温的职工,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出现高烧、全身疼痛、咳嗽严重等症状,伴随着恐慌、焦灼的心理,打电话向郭宏强求助。

根据她的描述症状和舌苔,结合气候,郭宏强辨证其为外寒内热,痰瘀互结,并为她开了方子,服用后疼痛有所减轻,但是还是没有完全缓解,仍然低烧。

“二诊看了她的舌苔,我觉得应该属于阳虚体质,就换了诊断思路,应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再次服用。”郭宏强说,临床处置,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不能自以为是,由于客观原因实在不能面诊时,要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细细甄别,有时一个微小的细节就会影响到整个辨证与用药。

131日晚间,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刷爆网络。得知消息后,郭宏强从中医药角度“因人、因时、因地”三方面剖析,总结出双黄连口服液现在不适合作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服用后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的结论,并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写成文章,广而告之。

“应用中药,无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定要经过辨证,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来用药,而不是想当然地应用。”郭宏强说。

“《内经》讲,内不和,必形之于外。意思是人的五脏六腑一旦有不舒服,外在就会表现出来,就是提醒身体已经出问题了,就需要调理了,不能总是觉得‘问题不大’‘没啥事儿’,这样很容易将小毛病拖成大麻烦。”郭宏强说,中医讲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动静结合,顺应四时,所以平时还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郭宏强所在的病区以化疗病人居多,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合并症很多,有的已不能耐受西医治疗,还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经过多次化疗,出现了耐药等现象。“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选用中药调理,同时一定要根据症状、舌苔和脉象进行辨证施治。”郭宏强说,患者在西医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重在扶助脾胃,恢复正气,在化疗、放疗结束后,可采用中药维持治疗,彻底改变体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疫情期间,很多肿瘤病人化疗时间到了也无法来院进行正常治疗,很多患者出现恐慌心理。

“舌苔发过来看看”“给你开个方子,在当地先抓点中药喝喝看”,郭宏强的微信里,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患者。

不仅如此,北京、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湖南、四川等地慕名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外省的患者要考虑地域情况,比如东北寒冷地区的患者要注意阳气;西南地区气候潮湿,人们爱吃辣椒,这时要注意内湿与伤阴,所以中医治病讲求‘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郭宏强说。

郭宏强是西医肿瘤学博士,在他年少时,中医出身的父亲经常义务给村子里的人看病,在长期的影响和熏陶下,学着父亲的样子,他开始学习把脉问诊、阅读名家医案。“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西医是向微观的方向发展,而中医是一个宏观概念,不仅人体是一个整体,气候、地域、四季同样也会影响人体。”他说,“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为了治好病,两套理论体系是互补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中医不需要跟别人讲一些玄奥的理论,疗效才是最重要的,但疗效的关键是辨证准确,要想辨证准确,需要排除干扰、沉下心来反复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多涉猎各代名家医案和医论,汲取前人的用药经验,并长期在临床中实践、总结积累经验。”在中医治病的理念上,郭宏强有独到的见解。
责任编辑:liu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