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防控一线 > 正文

续写隔离不了的亲情

2020-4-2 来源:医药卫生网

本报记者 丁宏伟 通讯员 吴原启

    接受医学隔离观察的人员相继解除了隔离。临别前,出山镇姚岗村的于先生手捧“周密安置暖人心、精心呵护保健康”的锦旗,送到白衣天使手中,以感谢对他的悉心关爱。

针对境外输入性病例日渐增多的严峻形势,西平县高度重视,启动应急预案,设集中隔离点,接收归国人员,筑牢疫情防线。

    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后,西平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群峰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方案,组建医疗小组,第一时间开往境外人员医学隔离观察点柏城宾馆,周密部署,再三叮嘱:“既要保证隔离人员的健康,我们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给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人不禁要问:来到这里,他们担忧吗?害怕吗?后悔吗?他们的心声是: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关键时刻就应该“挺上去”。 

    已是凌晨两点多了,柏城宾馆医学隔离观察点的医疗组长、西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彦伟还在忙着接听电话,县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陈红森主任仍在书写材料,护士赵琳和张玉仍在紧张有序地接待安排每一位人员,他们全然不知已是深夜。

37日开始,到331日结束,在25个日夜里,累计医学隔离观察人员52名。从美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国人员48名,其中境外留学生13名、境外务工人员25名、其它人员10名,武汉返乡司机2名,确诊病例出院医学观察2名,全部安全解除医学隔离。

312日上午,县委书记聂晓光到此调研时,详细询问了这里的餐饮和医疗保障等情况后,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扎实,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并欣慰地说,白衣天使站得出,扛得住,过得硬。

    疫情防控战打响后,王彦伟从医院防控指挥部,到“平安发热隔离区”,再到归国人员医学隔离观察点,一直奋战在前沿。作为归国人员医学隔离观察点负责人,王彦伟深知责任重大,他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西平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规范》。规范接转流程。认真做好隔离点人员的登记备案,对初筛发现异常的人员组织专家会诊对症诊治,切实做到不漏一例。规范留观检测程序。同检测有异常的人员及时沟通协商,确需转诊的,安排专人转入定点医院诊治。规范解除隔离程序。隔离期满后,通过医学检查符合解除隔离规定的,经专家组会诊认定,出具《境外返乡人员解除集中隔离通知单》,并通知属地政府接返。为此,在每天深夜忙完手头的活之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和牵挂的妻儿通个电话…

“疫情不退,我们不回!”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红森与和在同一个医院工作的妻子、中西医科护士长孙亚辰投身战“疫”前的约定。作为专家组成员,从疫情防控开始,他一直坚守医院防控指挥部,肩负着新冠肺炎病人的初筛和治疗。此次临危受命,他不仅负责归国人员隔离观察,还担负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解除隔离的医学观察期人员”的医疗。

“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李某梅、任某堂出院后,也在柏城宾馆隔离观察。由于住院时间较长,他们的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陈红森查房时都耐心对她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此期间,李某梅复查核酸弱阳性,陈红森得知后虽然瞬间也感到心慌,但很快恢复了初心,一如既往,对症治疗,不离不弃,直到她复查核算阴性,解除隔离。

“让我去吧,我有实战经验!”得知设立归国人员医学隔离观察点的消息后,在一线战斗过的医护人员积极请战。刚从西平县人民隔离病区出来的护士赵琳和刚从发热门诊下线的护士张玉,又走上了开辟的新战场。

    由于国内外时差的原因,有时凌晨4点多还有归国人员送来,隔离人员多时高达到50人。在三楼的隔离病房里,随时流动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每天早上8点,穿好隔离服进入隔离区查房,忙乎到下午2点多钟如同家常便饭。走出隔离区时,汗水湿透了衣裳,勒痕印在了脸庞。在忙完当天的医学观察之后,还要连夜填写有关资料,完善病例档案,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因长时间高强度的连轴转,有的声音一度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没人叫一声苦,没人说一句累…

    在隔离点微信群里,总能看到“我可以回家了,感谢陈医生无微不至的照顾”等字样的留言。陈红森总是这样回复:“我是职责所在,不必言谢,要感谢就该感谢党和政府!”并对留学生们真诚地说:“希望你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张玉,一位90后的姑娘,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在此,她和同事的多面手得到了展示和发挥,除了坚持每天上下午对其实施两次体温监测,将配制好的中药定时送至房间,及时询问身体健康状况,对异常情况立即协商沟通。

    海外回来的有些人员情绪不稳定,饮食不习惯,她们指导隔离酒店全面消毒和餐饮搭配,还利用微信聊天、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其拉家常,解心结,话健康,增感情。

    尊敬的医生叔叔、护士姐姐们:

    我是一位境外返乡留学生,当时最渴望的就是尽快回家…

    出机场已深夜11点多,是救护车把我接到县人民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后,又送到柏城宾馆集中隔离点,已凌晨两点半。一下车就看到你们穿着防护服等候,我心中顿时万分感动。你们帮我提着沉重的行李,一边对我说房间已进行打扫、消毒,一边告诉我量血压、测体温等注意事项,我抑制不住流下感激的泪水。你们以为我是想念亲人了,对我进行耐心的安慰,并逐渐体验了医、食、住、行无忧的真谛,让我再次感觉到了祖国的伟大和家乡的温暖,感觉你们就是亲人…

    我真的不知该如何表达对你们的感谢,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名字和恩情!

    这是从一位留学生的感谢信中摘录的动人话语。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中国公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政府,不给社会和家人添麻烦。所有的疫情都是你们冲在最前线,是你们舍身成仁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曙光!!谢谢你们!!!”

    “陈主任,你真的很棒,露个脸认识下可以吗?”“帅气!”“没看清脸不能说帅气,应该用河南话说,中!”

    “兄弟姐妹们,我先撤了!”“回去后,还要自我隔离7天,一个人一间房,一个碗一双筷,不能聚餐,不能聚会,有啥不舒服,随时和我联系。”

责任编辑:liu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