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疫一线群英谱 您们的生命 我们守护!
2020-3-24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通讯员朱晓红 陈燕丽 本报记者王明杰
3月3日,信阳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文,对第二批在隔离病区等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该院有4名同志上榜,分别是——记功:郭瑞,嘉奖:曹伟、吕舒、李攀。
郭瑞:女,198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急诊科主管护师
在疫情爆发之际,郭瑞主动请缨前往一线抗击疫情,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我们医务工作者站到了一线,守住了红线,人民群众才能真正的安全!” 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
她于2月1日作为我院第二梯队人员,进入到定点救治医院市五院进行支援。在五院工作期间,她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一直坚守岗位,用脸上深深的压痕、干裂的嘴唇、充血的眼睛、满脸满身的汗水换来病人不断治愈出院,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她虽身在五院但心系本院,当得知本院医用防护物资紧缺时,立马把她亲戚给她寄的100个N95口罩、10套防护服、10个护目镜,全部都通过科室捐给医院使用。
曹伟:男,198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疫情爆发后,临床二支部支委、神经内科医生曹伟感觉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曹伟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时刻听从医院党委的安排。经过综合考虑,1月25日,曹伟接到医院通知,临时负责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在简短地给妻子说了声“我要出发了,在家看好孩子”后,他就告别了家人和五个月大的小女儿,义无反顾地奔赴病区。
在救治重症新冠肺炎孕产妇时,作为主管医生的曹伟连续四天四夜值守在病房,密切关注产妇病情变化,精心治疗护理,时刻与患者丈夫做好沟通,患者丈夫说:“曹医生给我爱人看病,帮我缴纳住院费用,还替我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我太感激他了”。 2月17日,病区来了一名9岁智力障碍儿童,高热,生活不能自理,曹伟时刻关心患儿病情,亲自带孩子进行相关检查,看着孩子病情逐渐好转直至排除疑似走出隔离病区,他感到非常欣慰。
吕舒:女,1988年3月出生,骨科一病区主管护师
除夕当天,医院通知要将骨科一病区立即改建为隔离病区,临危受命,刻不容缓,吕舒放弃和家人团聚,迅速到岗,短短24小时内,协助科室完成病区改建。随后,她主动要求留在病区,加入抗疫一线工作。
作为疑似新冠肺炎重症孕妇余女士的接诊护士,吕舒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小心护理,丝毫不敢马虎,当余女士出现生产迹象,她主动协助,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抢救顺利进行,后余女士被确诊,吕舒和其他三名同事不惧风险,护送余女士转市五院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救治。病区收治的9岁智力障碍儿童,生活完全不能治理,情绪狂躁,不肯吃药进食,吕舒没有多想,抱着患儿在腿上,耐心安抚,喂药喂饭,期间,狂躁不止的孩子甚至一把扯下她的防护面罩。事后同事问她害怕不,她却说,那时候根本顾不上畏惧,只想尽心救治孩子。
李攀,女,1989年1月1日出生,妇产科护师
上班七年来没有陪父母跨过年的李攀,原本计划今年春节趁新婚回门宴陪父母在家过个年,然而,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她毅然决然地退了火车票和飞机票,返回工作岗位。
在得知医院隔离病房收治了一名疑似新冠肺炎重症孕妇余女士时,她立即请缨,要求进入隔离病房24小时专职照看余女士,为其监测胎心、做产检,心理疏导,做好孕期护理。直到余女士突然破水到紧急剖腹产,产后情况万分紧急,李攀始终坚守在余女士身边,她说:“我是一名妇产科护士,产妇还没有过危险期,我不能离开。”一天一夜的全程陪护,李攀不顾自身危险,双手长时间在频繁地洗手、汗水和高温的侵袭下布满伤痕,令人心疼,但她却没有一丝怨言,并在工作岗位上写下“入党申请书”,坚决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