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有责,他在战斗中成长
2020-3-23 来源:医药卫生网——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隔离病区90后医生胡贯淮
本报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朱晓红 陈燕丽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90后医务工作者,在疫情中就应该冲在最前线!”得知医院要组建隔离病区,正在外地进修学习的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胡贯淮,于第一时间向进修单位申请中断学习任务,主动报名请战,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返回医院。
1月26日下午,胡贯淮在接到进入隔离病区的通知后,立即回家收拾随身物品。出发时父母送他出门,反复叮嘱,望着他们不舍的眼神,那一刻,他只想加快脚步,不忍分别。到达医院隔离病区后,胡贯淮首先反复熟练防护操作流程,告知自己决不能马虎,同时作为团队中首批进入隔离病区的人员,他还时常帮助指导同事的操作细节,想象着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
隔离病区工作不同寻常,因收治的都是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与患者直接接触,处处充满了风险。在救治一例危重症新冠肺炎产妇时,胡贯淮医生无论是直接参与抢救,还是为其进行心电监护,甚至气管插管这些高危操作,他始终都冲在最前面。在一次抢救过程中,该患者气管插管脱落,刚下班准备离开的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返回病房,与接班的医生一起果断进行了处置,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了更好地救治这名重症产妇,他不惧风险、勇于担责,在产妇最危重的时期,经历两次告病重,病危,抢救三次,胡贯淮医生始终坚守在病房,几乎几天几夜没有休息。
隔离病区由于特殊的封闭环境,会让部分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在日常查房中,胡贯淮医生特别注意安抚鼓励病患,每次查房和做治疗,他总是要多跟患者待一会儿,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点,用真诚的帮助去改善患者的心境及情绪。胡贯淮的幽默、乐观感染着患者,许多病人从患病后的惴惴不安、低落和埋怨的情绪里走出来,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我们的小太阳”。封闭不仅仅是对于病人,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防护装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视物不清”、“呼吸不畅”、“蹒跚步态”“自带桑拿”等这些都让平时简单的工作变得异常困难,胡贯淮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不敢喝稀的,一个大小伙子一套班上下来,浑身就像水洗过一样,体力消耗很大,但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以前我们90后在许多人眼里还是孩子,如今我们都长大了,我们更在这次战斗中成长起来了!”为了避免感染,污染区没有设立工勤人员,胡贯淮医生在完成医疗工作后,又主动承担起污染区的消杀工作。每天他都背着沉重的消杀设备和药水,一丝不苟地对每一个物品、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杀,刺鼻的消毒水常常把他熏得眼泪直流,双手因长期浸泡和橡胶手套的刺激,布满了红色的疹子和道道裂痕,但他却没有一丝怨言,同时,他还不惧个人安危,多次主动参与对已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
在人生第一次面对如此大的疫情下,胡贯淮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职责使命,最危险的地方有他,最辛苦的地方有他,在隔离病区的工作及生活中,只要有他在,只要有事需要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去吧”、“我来吧”,这是他在工作中常说的话。
“疫情当前,身在一线,救治患者,去付出、去担当、去奉献,守护好自己的阵地,这是我的责任。”在隔离病区的工作中,胡贯淮医生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一个90后共产党员的蓬勃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