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大疫现大爱
2020-3-23 来源:医药卫生网——记勇赴一线、逆行抗疫的90后护士王明玉
本报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朱晓红 陈燕丽
王明玉,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五官科病区的一名护士,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平平凡凡但兢兢业业。在日常工作中,她业务娴熟、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对待同事,她热心团结、主动关心帮助;对待患者,她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忧虑,积极与他们沟通,用真诚的心和乐观开朗的情绪去感染他们,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就这样,王明玉默默的在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一切!
2020年1月23日,农历新年的前一天,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是值得高兴的日子,尤其是医护人员,因为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了一年的他们终于可以调休几天,陪陪家人,吃顿安心的团圆饭。这一天,王明玉更是急切的希望早点完成手里的工作,赶回家和母亲过年,因为年幼丧父,她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天不遂人愿,疫情突变,武汉“封城”,全国上下迅速反应,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全员上岗,随时应对疫情。根据疫情需要,上级要求医院立刻成立发热门诊,组建医疗队伍,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离自己最近的抗疫一线,但是没有人知道的是,还没来得及跟母亲见上一面的王明玉,已经默默地写下要求去发热门诊的请战书!
伟大是短暂的,平凡是实在的!到发热门诊工作的王明玉又回归了她的平凡,每天进行科室消毒、接待发热患者、测体温、反复询问和记录病史、分诊患者、协助医生完善各项检查、送患者到隔离病房,来回往返。平时看似常规的工作,此时却是艰难无比。由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密不透气,一会贴身衣服就汗湿透了,防护手套戴久后双手皮肤被汗水泡透,发生过敏性皮炎,奇痒难忍,脸上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捂出了满脸的小红疹,也勒出了深深的淤痕,浓烈的消毒液气味刺激得眼泪不停的流。王明玉就在这种艰难之下重复着单调、繁琐却又异常严谨、重要的工作!
1月30日下午五点多,刚带病人做完检查,她正准备做消毒工作,一位患者神情沮丧地前来就诊,经过详细询问流行病史得知,这位患者姓李,原是武汉人,携全家外出旅游,返回武汉途中得知武汉“封城”,现停留在信阳,他的父母妻儿在3天前均因疑似新冠肺炎症状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被隔离收治。如今他本人也出现相似症状,前来她所在的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问诊和检查,李先生不幸也被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需要隔离住院,当时已经是晚上快十点了,住院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他都没有带,而且他在这里无亲无故,自己也不能随意走动,很无助的坐在诊室角落。王明玉看在眼里,主动上前提出帮其购买住院所需物品,可受疫情影响,当时的信阳城已如深夜一般空荡寂静,王明玉一个人跑了好几条街,才买到需要的物品,李先生为此深受感动、倍感温暖。两天后,身体明显好转的李先生给王明玉打电话报喜并表示感谢,还来不及为李先生高兴,又一位高烧39.9°的患者走进了发热门诊,她情绪很焦躁,又没有陪护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后才知道该患者跟父母居住,这次是因为聚餐后突发高热,前来该院就诊,因为她父母年龄都大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在忧心自己病情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父母身体的担忧。得知此事后,王明玉一边帮她办理住院相关事宜,一边安抚她,让她勇敢面对,看她因为没有吃饭导致胃痉挛,王明玉就把自己还没来得及吃的晚餐热好拿给她。患者虽没有说什么,但是却流出感动的眼泪!2月15日,发热门诊来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王明玉赶紧去借轮椅,冒着大雪亲自推着老人去做CT检查,老人连声道谢……在抗疫一线工作的这25天,王明玉陪护患者检查200多次,替患者办理住院手续10余次,大家处处可以看到王明玉与患者间这样真挚、感人、温暖的瞬间!
由于全国抗疫用品紧张且优先供应湖北,为了减少穿脱次数以便节省一件防护服,在工作期间,王明玉尽量不喝水,小便也用的是尿不湿,即使生理期也是如此,这样一穿就是一整天。患者较多的时候,她不能按时吃饭,能吃饭的时候却已累得没有了食欲,就匆匆忙忙扒两口继续投入到下一轮工作中,一天的工作忙完差不多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她挺过了疫情最艰难的时期!
如今,根据信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前期投入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光荣完成任务,轮岗休息,正在休息的王明玉,还在每天关注疫情变化,学习最新的抗疫知识,准备休息结束再继续去一线工作。
在信阳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文中,对第一批在隔离病区等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王明玉被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