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最美逆行身影 > 正文

战“疫”故事:息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最美瞬间

2020-3-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本报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杨森梅胡腾娇

 

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那么急诊医学科就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是疫情期间大部分未发热病人来院后的第一站。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息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肩负着院前出诊及院内接诊的重任,一直处于一级应急状态,担负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任务,该院急诊医学科医护同仁们众志成城,面对疫情,直面抗击!

 

按照息县人民医院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的统一部署,该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彭大钢、护士长杨森梅迅速组织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让全员掌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业知识。通过周密部署,迅速筑起急诊科的检诊分诊坚强防线!他们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抗击疫情!

 

这是一名从事临床工作24年的护士,虽然已经调离急诊一线两年,但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战役中,她自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积极自愿加入到抗击病毒第一线!

 

与此同时,医院护理部组建第二梯队应急预备护理人员,急诊医学科护士长杨森梅带领大家请战!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是急诊科护理姐妹请战书坚毅的签名。有人说,传承,是一群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逆风前行。急诊科的护理姐妹们深知急诊科是最危险的地方,但是她们没有退缩,均第一时间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率先签了请战书,一群90后的孩子们守护着属于她们的战场。她们的科室平均年龄只有26岁。

 

128日,孩子刚满1岁的护士请战上前线!在杨护士长的带领下,所有护理人员都争先恐后的签了请战书,护士长,我是党员,你一定要让我先上。”“护士长,我年轻,没有照顾孩子的负担,让我先上。”“护士长,我是男士,再艰苦,我们男士也能扛的住,我们男士先出战。”“护士长,我有家人的支持,我先上。”……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依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她们不怕吃苦,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胆怯。她们说:做为急诊人,我们理应站在第一线,冲在最前面!

 

此去心知险峰回,朝暮尽着防护衣,每天早交班时,大家会相互监督着把工作衣,口罩,帽子,一次性工作服,隔离衣按规范依次穿好,医疗废物的规范包扎,每一个环节,每做好个人的防护,作为急诊人,每天那么多病人,谁知道哪个是从武汉回来的?谁在潜伏期?但是无一人胆怯,无一人退缩。对患者进行筛查,把控。合理安排人员休息。他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迟早春天的太阳会赶走冬日的阴霾。

 

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是急诊科120医护人员的急救行动。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息县交通管制,各道路设卡,全县人民看病出行成为难题,这时120救护车成为接送患者的唯一交通工具,出车量陡然飙升,120救护车司机及院前急救医护由三班增为五班,随时待命。

 

27日凌晨508分,息县120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小茴店乡徐店村一名孕妇即将临盆生产,县人民医院产科值班医生李宁、急诊医学科护士徐贝贝接到任务立即赶往产妇家中,时间紧急,李宁医生路上一直与患者家属保持通话,指导生产事宜。李医生赶到时,产妇已经产下新生儿,当时新生儿脐带已断,但胎盘未下来,考虑产妇身体虚弱,丈夫患有残疾,大家立即将产妇和新生儿转到息县人民医院救治。路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护士徐贝贝始终把新生儿抱在怀里,为他取暖,当起了临时妈妈

 

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是急诊医学科护士的逆行的背影。

 

210日,接上级通知,急诊重症监护室选派两位护士徐燕、甄娅到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作为和平时代的战士,虽不能拿起刀枪战沙场,却也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与死神抢夺生命。尤其是在疫情面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020210日,她们接上级通知,EICU选派两位护士徐燕、甄娅到信阳市五院(信阳市传染病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支援,接到指令后,两位护士准备好后在120车的接送下迅速出发,前往信阳市抗疫战场一线,留下冲锋在前的背影。

 

214号,连续奋战14天的院前急救人员太累了,躺在椅子上休息;120医护人员在没有接到接诊通知时,24小时随时待命,累了就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躺在躺椅上打一会儿盹。若有战,必出发,风雨无阻120医护人员的内心与行动的写照。

 

215日下午3点左右,一个紧急求救电话打进县120指挥中心。息县卫健委应急办负责人冯冬生、县120指挥中心主任立即协调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做好应急救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朱玉林、护士李妮,120司机叶中龙三人接到指派,火速赶往事发地包信镇。当时仍然下着大雪,地面湿滑,事故车辆翻到在沟渠内,伤员情况不明,三人几乎是坐着从泥面上滑下去。经初步诊断,车上四人,一人撞击到头部,有晕眩感,一人手部明显骨折,其余两人只是轻伤。他们迅速将伤员转移到救护车上,上坡路不好走,他们就排着队一个推着一个往上爬,接力护送,最终四人成功被送到息县人民医院治疗。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时,兄弟科室在疫情下可以做一些弹性工作安排,但是急诊工作性质不同,需要医务人员24小时留守,甚至忙的时候,一个班下来,(早8:00—18:00)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饭顾不上吃,卫生间也不能去。这是急诊人的责任担当。

 

他们每天上班,互相只能看见大家的眼睛与背影。但是心中只有四个字,保重!向前!。用他们的方式参战。这次疫情,一定做到零感染,这是我们的目标。与人民在一起,与急诊的护理姐妹们在一起,与科室的医师护士在一起,没有惧怕之心,一起战斗!这就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涓滴可汇海,春暖必花开!只要人们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本报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杨森梅胡腾娇

 

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那么急诊医学科就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是疫情期间大部分未发热病人来院后的第一站。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息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肩负着院前出诊及院内接诊的重任,一直处于一级应急状态,担负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任务,该院急诊医学科医护同仁们众志成城,面对疫情,直面抗击!

 

按照息县人民医院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的统一部署,该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彭大钢、护士长杨森梅迅速组织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让全员掌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业知识。通过周密部署,迅速筑起急诊科的检诊分诊坚强防线!他们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抗击疫情!

 

这是一名从事临床工作24年的护士,虽然已经调离急诊一线两年,但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战役中,她自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积极自愿加入到抗击病毒第一线!

 

与此同时,医院护理部组建第二梯队应急预备护理人员,急诊医学科护士长杨森梅带领大家请战!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是急诊科护理姐妹请战书坚毅的签名。有人说,传承,是一群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逆风前行。急诊科的护理姐妹们深知急诊科是最危险的地方,但是她们没有退缩,均第一时间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率先签了请战书,一群90后的孩子们守护着属于她们的战场。她们的科室平均年龄只有26岁。

 

128日,孩子刚满1岁的护士请战上前线!在杨护士长的带领下,所有护理人员都争先恐后的签了请战书,护士长,我是党员,你一定要让我先上。”“护士长,我年轻,没有照顾孩子的负担,让我先上。”“护士长,我是男士,再艰苦,我们男士也能扛的住,我们男士先出战。”“护士长,我有家人的支持,我先上。”……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依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她们不怕吃苦,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胆怯。她们说:做为急诊人,我们理应站在第一线,冲在最前面!

 

此去心知险峰回,朝暮尽着防护衣,每天早交班时,大家会相互监督着把工作衣,口罩,帽子,一次性工作服,隔离衣按规范依次穿好,医疗废物的规范包扎,每一个环节,每做好个人的防护,作为急诊人,每天那么多病人,谁知道哪个是从武汉回来的?谁在潜伏期?但是无一人胆怯,无一人退缩。对患者进行筛查,把控。合理安排人员休息。他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迟早春天的太阳会赶走冬日的阴霾。

 

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是急诊科120医护人员的急救行动。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息县交通管制,各道路设卡,全县人民看病出行成为难题,这时120救护车成为接送患者的唯一交通工具,出车量陡然飙升,120救护车司机及院前急救医护由三班增为五班,随时待命。

 

27日凌晨508分,息县120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小茴店乡徐店村一名孕妇即将临盆生产,县人民医院产科值班医生李宁、急诊医学科护士徐贝贝接到任务立即赶往产妇家中,时间紧急,李宁医生路上一直与患者家属保持通话,指导生产事宜。李医生赶到时,产妇已经产下新生儿,当时新生儿脐带已断,但胎盘未下来,考虑产妇身体虚弱,丈夫患有残疾,大家立即将产妇和新生儿转到息县人民医院救治。路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护士徐贝贝始终把新生儿抱在怀里,为他取暖,当起了临时妈妈

 

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是急诊医学科护士的逆行的背影。

 

210日,接上级通知,急诊重症监护室选派两位护士徐燕、甄娅到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作为和平时代的战士,虽不能拿起刀枪战沙场,却也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与死神抢夺生命。尤其是在疫情面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020210日,她们接上级通知,EICU选派两位护士徐燕、甄娅到信阳市五院(信阳市传染病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支援,接到指令后,两位护士准备好后在120车的接送下迅速出发,前往信阳市抗疫战场一线,留下冲锋在前的背影。

 

214号,连续奋战14天的院前急救人员太累了,躺在椅子上休息;120医护人员在没有接到接诊通知时,24小时随时待命,累了就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躺在躺椅上打一会儿盹。若有战,必出发,风雨无阻120医护人员的内心与行动的写照。

 

215日下午3点左右,一个紧急求救电话打进县120指挥中心。息县卫健委应急办负责人冯冬生、县120指挥中心主任立即协调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做好应急救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朱玉林、护士李妮,120司机叶中龙三人接到指派,火速赶往事发地包信镇。当时仍然下着大雪,地面湿滑,事故车辆翻到在沟渠内,伤员情况不明,三人几乎是坐着从泥面上滑下去。经初步诊断,车上四人,一人撞击到头部,有晕眩感,一人手部明显骨折,其余两人只是轻伤。他们迅速将伤员转移到救护车上,上坡路不好走,他们就排着队一个推着一个往上爬,接力护送,最终四人成功被送到息县人民医院治疗。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时,兄弟科室在疫情下可以做一些弹性工作安排,但是急诊工作性质不同,需要医务人员24小时留守,甚至忙的时候,一个班下来,(早8:00—18:00)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饭顾不上吃,卫生间也不能去。这是急诊人的责任担当。

 

他们每天上班,互相只能看见大家的眼睛与背影。但是心中只有四个字,保重!向前!。用他们的方式参战。这次疫情,一定做到零感染,这是我们的目标。与人民在一起,与急诊的护理姐妹们在一起,与科室的医师护士在一起,没有惧怕之心,一起战斗!这就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涓滴可汇海,春暖必花开!只要人们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责任编辑:liu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