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责、尽好力”
2020-3-4 来源:医药卫生网——温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防控疫情掠影
本报讯(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任怀江 关心)“医生,我晚饭后又开始发烧……”“医生,我是不是被病毒感染了,一直咳嗽发烧……”
大年三十晚上,在温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摩肩接踵在排队急诊。因为疫情,大家心里都特别焦躁不安,都想让医生尽快给自己定心丸,排除新冠肺炎。“别急别急,大家不要拥挤,要排好队,间隔一米距离……”当晚值班的周振雷大夫,一边为患者问诊,一边叮嘱后面排队的患者不要着急,要注意防控。他认真详细地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居、旅、接触史等信息,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后,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或为他们开方、或注射祛病;需住院的则要为他们安排病房、下医嘱……一直忙碌到次日清晨七点多,周大夫的嗓子哑了,眼睛熬红了,通宵未眠,共接诊60余名患者。
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场景在该院急诊科是常态。
因为新冠肺炎的传播性极强,人们唯恐避之不及,但在急诊科,每一次接送患者,都是和患者零距离接触,都冒着高危的感染风险。但全科医护没有丝毫的退却,不管哪位医生护士值班,接到电话,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要立即将患者接到院中,及早隔离,及早治疗,使他们及早康复。疫情发生后,他们科许多人吃住在医院,随时做好救治准备,当亲戚朋友问他们怕不怕?累不累?他们总是朴实地回答:一遇到有发热患者,第一就是想尽快使他们得到救治,和其他人隔离,避免再感染其他人,没有时间想到害怕。
“一旦感染病毒,患者说话、咳嗽时都会喷出病毒,传播性极强,戴口罩是阻止病毒传播的最好办法。戴上口罩不但是为你自己负责,也是为你的家人、朋友和大家负责……”大年初二,风驰电擎的救护车上,护士王梦瑶一边为一名发烧患者测量各项生命体征,一边耐心劝说患者佩戴口罩。半小时前,值班医生岳海江接到120调度让他们来接一位发热患者。他和护士王梦瑶、段于飞等紧急赶到患者家中。通过询问得知这位患者和武汉回温人员有过亲密接触,于一天前发热、咳嗽,但患者自认健康,拒绝戴口罩。王梦瑶赶紧给他取出一个口罩,劝说他截上,并给他宣讲病毒传播方式和戴口罩的必要性。在他们的苦口婆心劝说下,患者才终于肯截上口罩。
……
“疫情发生以来,又正好赶上春节,急诊急救任务繁重,但全科人员都积极工作,甘于奉献,表现出了忘我的奋斗精神。大家加班加点成常态,但没有人一个人叫苦,叫累,尤其是护理同志们,他们年纪小,但干劲足,冲锋在前,精神真的让人感动……”急诊科主任张晓红动情地说。
疫情发生以来,全科人员拧成一股绳,全力投入防控疫情、急诊急救工作——
“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控,至少要在家中观察隔离14天,每天要勤洗手,房间多通风,一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是护士王梦瑶在护送患者家属返家时,不停殷殷叮嘱他们如何防控;
急诊科里,排着长长的急诊患者,值班大夫侯庆元和护士长冯春,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病、注射……两人忙到手脚发软,肠胃发疼,才不得不赶紧起身,匆忙洗手消毒后捧起一碗早泡成渣的泡面,二三分钟吃完,迅速回到排着长队的诊桌前;
因为疫情和科室任务繁重,两个家在外县的小伙子尚鹏程、皇甫龙龙,就吃住在科室,有时刚到饭点,急救任务来了,他们二话没说,赶紧出征;等出车回来安排好患者、给车辆消毒等一系列工作做完,早过了饭点,他们就以泡面充饥。休息少,饮食不能按时,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两个小伙子嘴唇起泡,嗓子发哑,也只是随手吞一把泻火药,再踏上征程;
“大家快来趁热吃,刚出笼的热包子……”科室老护士孙竹青满头大汗,双手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奔进来。双手拎着的包里是热粥、包头、油条、热菜等食物。原来,看到科室里人员紧张,大家每天忙得吃不上饭,孙护士心疼不止,就和冯春等人一起,每每趁自己休息的时间,在家里做好饭菜,送到科室,让同事们能吃上一碗热粥,喝上一碗热粥。
……这样的动人瞬间,每天都会生急诊科发生。全科人员全力以赴防控疫情,救治患者。仅1月21日至1月25日,五天时间里,急诊科每天都接诊门诊病人200人次,出车救治40余次,每天行程700多公里,全科医护、120司机及调度员24小时连轴转,顶着心理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疲惫,为战胜疫情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责、尽好力,践行着医者誓言,为打赢疫情防控组击战写出了可歌可泣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