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剑出鞘 “疫”路消杀
2020-3-3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丁宏伟通讯员张翼翔 黄芳
赖长剑,汝南县疾控中心副主任。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疾控战线上的“老战士”,58岁的赖长剑出任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组成员,消毒组组长。他积极带领消毒组队员投入到抗疫“战场”,执行最危险的“消”“杀”任务,牢牢筑起抗疫第一道防线。
消毒杀菌是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消”“杀”就是直面病毒,到病人家中、病房内、密切接触者房间里、医院发热门诊、公共场所中开展工作。作为一名“消杀”老将,赖长剑十分清楚消杀工作的危险性,为保障消杀队员的安全,他按照特定场所消毒技术规范和不同阶段疫情防控要求,对消毒人员多次进行技术培训,严格要求队员按程序消杀。疫情以来,他每天坚持带领队员对城区车站、道路检查站卡点、疫情防控服务站、运送密切接触者和运送检测样品车辆等开展环境消毒工作。指导定点医院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一线临床科室及隔离宾馆环境消杀。每次消杀,他都要去现场指导,查看消毒效果。他也常常穿着防护服,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消杀药液进行消杀和指导队员规范消杀。有时一轮消杀下来,需要5、6个小时,刺激的消毒剂会令人咽喉干痛,眼睛都睁不开。同事们担心他年龄大身体吃不消,劝他不用亲自操作消杀,他总是一笑了之,鼓励大家共同坚持完成任务。2月2日—5日,他带领队员深入到梁祝镇吴营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家中,与其家人和22名密切接触者面对面询问和宣教居家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签订医学告知书22份。从1月20日开始正式消杀以来,他和队员们未休息过一天。止2月24日他带队消毒370余次;紧急情况下的随时消毒20余次。
对医学隔离观察点的消杀工作是否做到位,是考验防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新东方宾馆、新世纪宾馆两个医学隔离观察点化粪池流动的污水粪便的消毒问题,他通过现场查看分析,创新消毒方法,采取用储水罐加消毒液,储水罐的底部安装水龙头的方法,消毒液缓慢注入流动的污水中,确保了一天24小时对污水持续消毒的效果,得到了市、疫情防控督导组的肯定和好评,并加以推广。
同时,他承担着全县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每天咨询电话不分昼夜、不计其数,他都一一耐心解答,悉心指导。他依托网络开展对全县卫生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消毒人员进行了消毒药品的成分、含量、用途、配比方法等项目的网上培训;并在多个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布各种消毒液配比计算公式,及时有效解决了消毒人员的技术难题。他还根据自己的消杀经验,亲自撰写印制《平煤神马次氯酸钠消毒剂使用说明》3000份,发到各乡镇、办事处与县直各单位,对全县消杀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疫情防控以来,赖长剑日夜奋战在抗疫消杀一线,身先士卒、不畏艰险、科学操作,带领消毒组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阶段性工作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