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生的方舱一日
2020-3-3 来源:医药卫生网□王明航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控制,全国各地不断有好的消息传来,江夏方舱医院每天都会有病情好转的病人出院。武汉的樱花也开始开放,许多省份也开始有计划的逐步复工了。今天是来到武汉第21天的日子,近两日武汉阴雨连绵,颇有些倒春寒的味道。作为特殊时期特殊存在的方舱医院,承担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使命,十几家方舱医院火速筹建、日夜开工,快速的缓解了武汉一床难求的困境,经过近半个月的全力收治和全国医务人员的日夜奋战,部分患者开始好转出院,部分方舱医院开始进行封仓修整阶段。虽然依旧不能放松警惕,但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今天是3月1号,阴有小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进行舱内值班。
7点,开始起床,简单洗漱之后,开始准备早餐,由于在方舱医院里面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加上出仓入仓至少7个小时以上),穿戴防护服后不能喝水、不能去卫生间,因此入舱前的一顿饭我们大多数会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少流质的饮食,最常吃的就是压缩饼干、鸡蛋、牛肉、巧克力等,尽量不喝水,有些人甚至会佩戴尿不湿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8点,早餐结束后开始准备进仓需要的一些物资,由于前线的物资还是比较紧张,时有部分物资不很到位的情况发生,因此,我们每个人还要准备一些常用的物资,比如N95口罩、系带式口罩、手套、帽子、鞋套、靴套、头套、护目镜、胶布、水胶体敷料等。由于长时间的佩戴口罩和防护服,加上没有进行合理预防,我的鼻梁已经开始出现压力性损伤,部分开始化脓感染。因此,鼻梁消毒处理后,水胶体敷料每天都要使用,以免进一步加重。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前处理护目镜。在方舱医院医院里面,如果护目镜提前处理不好,进去之后简直就是雾里看花、朦胧一片,还会出现水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关于护目镜的处理方法,各医疗队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用碘伏的、拥有洗手液的,也有用洗洁精等,还有用专用防雾镜布的,前期收效甚微,后面大家不断的总结经验,效率和效果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善。处理护目镜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提前处理并晾干。胶布主要是为了避免护目镜出现缝隙,可以用胶布进行补救一下;同时也可以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
9点,带好外科口罩、戴上圆帽,穿上队服,做好一级防护后,开始做上从东湖学院到江夏方舱医院的专用公交车,出发上班。为了避免出现各病区医护人员上下班出舱时穿脱防护服拥挤的情况,方舱医院目前实行每隔两个小时左右、间隔错峰上下班的方式。路上大约30分钟的行程,武汉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曾经喧嚣热闹的城市变得异常静寂,就像睡着了一样。
9点30,到达方舱医院后,开始穿戴防护服。整个流程需要大约20~30分钟。N95口罩加外科口罩、双层帽子、双层鞋套靴套、双层外科手套、隔离衣加防护服、头套加护目镜,整个过程都在感控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防护服穿戴完成,感控老师需要再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测,以免出现缝隙漏洞。穿戴完成后,还没有进舱,身上就已经开始出汗,甚至还会出现呼吸不畅,这时候,感控老师就会让队员原地休息、调整呼吸,直到完全适应了才可以进舱。这样既是对队员的负责,也是对病人的负责。
10点,通过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开始准时进入江夏方舱医院豫二病区。进入病区之后,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交接班。针对上个值班期间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效果等,都要详细的进行交接。对于特殊的病人病情变化,有时候要进行床边交接班。交班后开始进行病房查房工作。江夏方舱医院入住患者86人,目前实行专家带组分组查房的方式,每组大约17~18个患者,除了要查自己负责的分组患者,还要负责夜班10点到凌晨4点不能查房医生的分组患者,再加上有特殊病情变化的、中间临时要求查房的和开药的等情况,因此,每次查房至少要查近40多个患者。部分病人由于对疾病了解较少,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失眠等情绪障碍,我们还需要耐心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虽然方舱医院入住的都是轻症患者,但整个查房结束也差不多快到12点了。由于病人较多,我们查房的时候都会随身佩戴自制的万能小包包,里面有内部专用手机(为了减少感染,进入方舱医院里面不允许携带个人手机)、传呼器、圆珠笔、纸等物品。病人的病情变化和需要调整的治疗方案都要详细记录下来,以免下医嘱时出现遗漏。
12点,到达污染区的医生办公室开始下达医嘱。由于穿戴厚重的防护服,加上双层外科手套,基本上只能使用一指禅的功夫,再加上朦朦胧胧的护目镜,更加大了下达医嘱的难度。常规医嘱完成以后,接下来要按照出院标准逐一筛查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体温连续正常3天以上;临床呼吸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明显改善;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外周血氧饱和度>95%。满足以上条件的患者,经病区专家组会诊后进行上报,方舱医院专家组审核确认后就可以出院。在完成临床救治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记录科研数据,希望将来能够进行科学总结,为减少类似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
15点,整个基础工作差不多基本完成,这个时间点,基本上到了患者康复锻炼的时间了。为了提高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康复,作为有中医特色的江夏方舱医院,一般会在早8点、下午3点、晚上8点左右,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等呼吸康复锻炼,有时也会开展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快速开展患者咳嗽咳痰失眠等临床症状。方舱医院真的可以说是卧虎藏龙,高手在民间。呼吸康复锻炼完成后,基本上是雷打不动的跳舞唱歌时段,广场舞也终于跳进了医院,跳进了方舱。时间过的很快,当患者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时,时间已经来到了4点,下班的时间也该到了。
16点,完成交接班,准备出仓。对于我们来讲,脱防护服比穿防护服更重要,因为脱防护服时是最容易暴露、也是最容易感染的时候。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感控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在穿戴防护服的情况下身处污染区,全程监督指导脱防护服。整个脱防护服的流程需要N多次洗手,每一步操作之后都要进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消毒,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0分钟的时间。由于出舱的通道空间有限,每次只能进入一个人,因此,每次值班人员全部出舱时间至少需要90分钟的时间。
17点30,所有值班人员全部完成出舱,再次酒精喷洒全身后,然后乘坐专用公交车返回东湖学院驻地。
18点,回到驻地东湖学院,在正式进入房间之前至少还需要经过驻地门口、楼层门口、房间门口三遍的杀消处置。时间基本上需要1个小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点。
19点,到了晚餐的时间,到达武汉以后,每天一日三餐都有专人送餐,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对于疫情下的武汉,已经是很好的餐饮了。
这就是当日上午班一天整个的工作流程。虽然很有些辛苦,但这是作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来到武汉,让患者尽快早日康复、安全返家就是我们最大的目标和心愿。慷慨赴荆楚,白衣作战袍。在党和国家的全力救治下,在全国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疫情会早日解除,让英雄的武汉城市再现繁华。
晚上准备休息时,难得想起来看一下孩子的网上作业情况。疫情控制阶段,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也是通过钉钉网络课堂进行授课和上交作业。作为医务人员平常工作比较忙,也极少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查看。今天难得有时间查阅了他上传的网上作业,除了一些日常作业之外,无意间看到他上传的一段的给武汉抗疫人员的加油视频:“向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致敬,感谢您们,您们就像战士一样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在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中我们一定赢,武汉加油,河南加油,中国加油”!到达武汉3周以来一直控制很好的自己,第一次变得两眼湿润………
(作者为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