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刘同坤:新冠肺炎可防可治,无需恐慌
2020-2-22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陈述明 通讯员郑矗 李萌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全社会热点,大有谈新冠而色变之势,该如何应对疫情,又该如何防治?日前,濮阳市中医院院长、首席科普专家刘同坤说,对新冠肺炎要高度重视,但无需过度恐慌,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中医视角下的新冠肺炎
刘同坤介绍,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变化快、发病人数多,其危害程度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中医认为,今年为暖冬,降雨量少,气候温燥是疫情流行的主要原因,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病因是感染疾戾之气,病位在肺、在脾,基本特点为“湿、热、毒、瘀”。由于地域不同和患者体质不同,一般又分为“温热”和“湿热”。就濮阳来说,地处北方,干燥少湿,与武汉的多湿和没有暖气不同,如果发病,多属于“温热”,所以阴虚有热的人群更需注意。
如何看待这场疫情呢?刘同坤说,疫情就是敌情,同疫情战斗,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首先要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得力举措,有广大卫健系统防治人员的拼搏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被消灭干净。所以不要有悲观失望思想,不要有恐慌惧怕心理,要以正确、良好的心态,面对这场人疫之战。
中医理论预防新冠肺炎
刘同坤说,只要在战术上重视疫情,切实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体质虚弱者),就一定会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同时,一旦发病,要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都能有效治愈。
首先,要控制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来自疫区的人和动物。濮阳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各部门、各级预防保健机构,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对传染源加强管理。社会群众、易感人群和疫区返乡人员及其家属,要服从管理,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杜绝传染源扩散。
其次,要切断传染途径。就是在控制传染源扩散的同时,易感人群要做好自我防范,特别年老、体弱、孕妇、儿童、阴虚有热及肥胖人群,更加应该注意。从武汉市发病人群观察,肥胖人群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原因是肥胖之人容易聚湿生痰,痰阻肺道,更易患肺炎。濮阳居民一定要按照专家指导的方法做好各类预防。比如少聚会、少聚餐,尽量减少与来自疫区的人群接触,出门戴口罩,能够很好地防止空气传播。保持好心情、好身体,可增强抗病能力。
中医“治未病”,是我国“预防为主”方针的最早体现,要求人们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强调防重于治。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充分强调了人体正气的重要性。所以,要有好的身体好的心态,充满一身正气,就能防范病邪的侵犯。用现代医学来说,就是有很强的免疫能力,什么细菌病毒都无法侵犯。中医认为,培育正气的方法就是:好心情、慎起居、适劳逸、食清淡、避寒温。
当然,一旦有病,要早诊断早治疗。按照濮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各家医疗单位和疾控中心目前都严阵以待,全部设立了预科分诊、发热门诊,凡是发热、咳嗽病人,特别是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员有接触史的病人,要立即到医院就诊。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安全了家人和周围人群。
中医防治疫情大有可为
作为濮阳市中医院院长和中医专家,刘同坤强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大有可为。
刘同坤说,中医不但善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同样可以治疗急危重病,特别是在传染病防治上对人类贡献更大。中国著名医家张仲景曾著书《伤寒杂病论》,揭示了传染性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和防治原则,为我国传染病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医家在同传染病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四大家,对传染病理论体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中医管理局出台的中医诊疗方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都来自于温病四大家的学说。
刘同坤说,中医不但控制了中国传染病的大流行,同时对世界传染病的防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史上多次发生流感、麻疹、流脑、乙脑、肠伤寒等传染病流行时,都有中医参与防治的影子。牛痘、狂犬疫苗的研制,也都受到了中医的启发。2003年非典流行,广东省作为首发地,非典病人死亡率却最低,其关键因素是第一时间应用了中医治疗。广东省中医药大学治病60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上呼吸机,无一名医护人员感染。治疗非典的成效,让世界对中医防治传染病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
为更好的预防疾病发生,中医院专家团队根据华北气候特点,分别研制推出适用于不同人群的预防茶饮,用于老年、儿童体质虚弱的“玉屏防感饮”,用于热性体质的“桑菊防感饮”,和用于湿性体质的“达原防感饮”,有助于增强市民防病能力。
顺口溜助您预防疫情
最后,刘同坤综合中西医对疫情的认识,总结了一个顺口溜,用脍炙人口的形式,助力新冠肺炎的防治,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