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防控一线 > 正文

漯河市三院援鄂战“疫”队员进舱初体验

2020-2-20 来源:医药卫生网

本报通讯员 梁煜 荆明

 

215日凌晨到达战一线武汉,经过紧急的培训,217日,漯河市三院战队员柴冠军和苗国印医生第一批进舱。

 

医疗组入舱

 

队员苗国印一大早6:40吃完早饭出发,不敢喝水,怕囧态百出,因为面对他的是6个小时候的班次。7:10到达江汉方舱医院,经过严密的准备工作,7:50准时入舱。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准点甚至提前接班已养成了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战友们的辛苦,更何况这是穿着层层隔离衣,不知比平时要艰辛多少倍。在舱工作6小时,他和李景钊主任共同查看并管理了100多个病人,一上午就为100多名病人进行了查体,看了无数张CT片子。病区大、病人多,空间有限,再加上防护服的包裹,不透气,一圈下来护目镜上已经是雾蒙蒙,汗流不止,经常得偏着头干活,上气不接下气,大脑要缺氧的感觉。中间有病人情绪比较不稳定,他安慰病人,强调自己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病人情绪也渐渐稳定,并表示理解。苗国印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大家都手足无措,但相对于病人而言,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支撑,更能理智清晰的分析处理问题,应该多安抚病人,让他们知道在这场战役中,他们不孤单,我们将和他们共进退。

 

三院战队员乘车前往方舱医院

 

今天凌晨四点多,就再也睡不着了,确切的说是被吓醒了,梦里好真实!我梦见自己第一次进舱,工作中不小心把防护服挂破了,一来因为防护服太珍贵不舍得浪费一套,二来因为上级老师交代的工作还没有干完,就死撑着硬是不说...梦着梦着就把自己吓醒啦。”——赵晓欢说。其实,队员们这种交错的心情非常能够理解,不是害怕,只是每次都有一股暖流涌上来,让内心无比坚强,也不想让同事、家人担心。

 

18日晚饭时,我院两个小队员因为一包酸奶可谓是做足了心理斗争。由于白天几乎没有喝水,看到有酸奶,两位小姑娘真是太渴了,平时在家看都不看一眼的东西,现在看来真是奢侈品。两人四目相对,你别喝了,忍忍吧!李婷婷说道,边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晓欢面前,一把夺过手中的酸奶就放了回去。因为明天一早就要进舱了,如果进舱再中途出仓,一来浪费防护用具,二来增加感染的几率,所以上厕所,NO!不可以!在战面前,她们看到了很多事物,却忽略了自己,此刻,隔离服,包括所有防护物资,比自己还珍贵!

 

同事女儿给婷婷画了一幅画,给她加油打气:太阳出来了,我们赶走了病毒!

 

为了进舱顺利,三院的队员们从晚上就开始做准备了,大家各自根据进舱穿脱防护服顺序准备各种用物,待准备好以后,大家相约走廊,相互检查监督每个人所备的物品,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在临近进舱时发现因为用物准备不齐全,而手忙脚乱。真说一点也不紧张,是假的!自接到通知,几个队员要以编号319日第一班入舱。从晚上开始大家就不敢喝水了,虽然谁都没说紧张、害怕,但是,有人睡前吃了安眠药,有人早上四五点就醒了,有人夜里做梦梦到活儿没干完防护服破了......

 

护理组进舱

 

219日,我们的5名战队员们开始进舱,进舱前,贺同玲说:早饭时,吃菜咸怕口渴,稀饭又不敢喝,怕尿,扒来扒去扒出来一包临走时牛肉,这个顶饥!于是,上演了五人分一小块牛肉的画面,啧啧~香!

 

现场,队员们先来到一个简易的帐篷里,开始有序的穿戴防护服:帽子,内层口罩,外科口罩,内层手套,内层鞋套、防护服...大家相互帮助,默契配合。刚开始,最大的感觉就是特别的不透气,有一种强烈的呼吸不畅的感觉,但是因为防护的需要,还是得坚持住,下面还有6个小时呢!

 

方舱医院目前收治近1600名病人。进入舱内,队员们各自领取任务,赵晓欢、李婷婷、贺同玲负责预诊分诊,同时兼顾西区、中区、东区、一楼和二楼全病区的各种协调工作。娄远和吴晓在总务处负责咽拭子的送检,药物分发,检查结果的反馈和相关病历的整理。

 

由于下一组人员不熟悉场地,接班迟了,她们又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才出舱。出舱那一刻,队员们长舒了一口气,卸下防护面罩的那一刻,吸入的第一口空气是那么清甜。在他们的脸颊上、额头上、深深的勒痕清晰可见。贺同玲说抓起护目镜几乎是一秒都忍不住了赶紧脱下,一路回来,大家眼睛都不想睁,因为嘴巴里、鼻腔里都是消毒水的味道,让人想吐。但是因为防护的需要,接下来还是需要坚持。

 

下午3点半左右,队员们出舱踏上了返回的公交车。快到住处时柴冠军早已拿着酒精和84喷壶在等大家了,下车后为大伙一个个进行全身初步消毒,待大家返回病房洗完澡出来,柴冠军又早已把盒饭热好,默默放在了各自门口的床头桌上了。团结的伟力,此刻在背后坚强的支撑。

 

赵晓欢说,此次援鄂行动中,有一件很兴奋和自豪的事情。当三院队员们在准备返回的公交车上等候的时候,有一辆豫“L”的漯河120急救车从身边疾驰而过,贺同玲激动的呼喊着刚才过去的急救车是豫“L”的,是咱们漯河的!赵晓欢立即拨通了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王飞的电话确认,然后激动说道:同玲姐,刚才过去的漯河急救车真的是王飞的,是王飞的!(他是第一批漯河援鄂医疗队的队长,也是三院手术室郭娇娇的老公)大家开始激动起来,将这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诠释的淋漓尽致!身处疫情最前线,直面生与死,这些同为都市外乡人能够擦肩而过,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天气在回暖,大家在努力,相信武汉很快就会春暖花开,一切都将变得更好。相信不久,大家都会脱下隔离服,摘下口罩,看见彼此的微笑。

 

武汉加油!战士们加油!

 

 

责任编辑:liu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