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老幼孕如何平安度过,河南版秘籍来啦
2020-2-15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 冯金灿
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如何安全产检,平时在家怎么自我监测?儿童和老人如何自我防护?孩子发热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孩子需要接种疫苗要不要等疫情过去?
2月15日,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崔世红,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黄改荣,河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成怡冰还就社会各界关注的孕产妇、老人、儿童等重点群体疫情防控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孕产妇疫情防控期间咋产检?
孕产妇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产检?平时在家怎么自我监测?如果需要去医院诊疗应该注意什么?
崔世红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始终是正常上班,24小时接诊的。
为了保证孕产妇安全,目前医院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一是对进入医院的孕产妇和家属实施体温测量、预检分诊、询问流行病学史,将有流行病学史或发热的病人与正常就诊人员分开;二是加强院内诊疗环境及物品消毒,包括电梯按钮和自助机等公共设施;三是做好分诊服务,鼓励孕产妇通过网络、电话预约,减少人员聚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四是暂停人员集中活动,如孕妇学校等,开通网上咨询等线上服务,减少孕妇来院次数。
但要注意,必要的检查还是要做的,如11~13周的超声检测、15~20周的唐氏筛查、20~24周的超声检测、24~28周的糖尿病筛查。孕中晚期容易出现并发症,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对孕妇进行五色管理,橙、红、紫色的孕妇要根据医嘱按时做产前检查。36周及36周以上的孕妇要定时做产前检查。即将分娩的孕产妇,如果出现腹疼见红破水,应该马上去医院检查。
孕产妇平时在家要做好自我监测,如果胎动增加或者减少,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血压波动大,也要及时就诊;要注意自己体重增长情况,保持体重在正常区间内增长,平时要保持好心情,适当运动,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如果孕产妇去医院,要全程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尽量减少公共设施触摸,在没有洗手或者不能确保手干净的情况下,不要触摸眼鼻口;配合预检分诊检查,如实回答预检分诊人员问题;减少家属陪伴,确保陪伴人员身体健康,无流行病学史。
对于已经入院观察或者待产的孕产妇,医院会采取防护措施来避免院内感染。没有流行病学病史,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孕产妇可入住普通产科病房。有流行病学病史,最后一次接触时间小于14天,现阶段无临床症状的孕产妇可入住特殊房间,与普通病人隔离,同时做好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的防护。疑似病人及确诊病人,要到新冠肺炎孕产妇救治定点医院。
鼓励入院孕产妇全程戴口罩,特别是和他人交谈的时候。建议其吃饭时不讲话,并与陪伴人员相距1米以上距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手接触到公共设施后。要减少亲朋好友的探视与陪伴,减少身边的流动人员。
孕产妇陪伴家属也要进行筛查,无流行病学病史,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家属可以陪伴,且严格限制陪伴家属数量,原则上一个孕产妇有一位家属陪伴,要减少陪伴家属外出及接触外来人群。
孩子发热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
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进行自我防护?当孩子发烧时,在没有确定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冠肺炎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孩子需要接种疫苗时应该怎么办?
成怡冰说,目前已经出现孩子被感染的情况,所以做好预防十分重要。在发生疫情传播的社区,最好不要外出;在未发生疫情传播的社区,家长给孩子带好口罩和手套,选择空旷、通风、人少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是可以的。但在玩耍过程中,尽量不要接触公共游乐设施,避免感染风险。
儿童戴口罩要选择适合儿童大小的口罩,通常1岁以下儿童不适合戴口罩,有窒息的风险;家长可根据孩子年龄选择不同的口罩,但不要用成人口罩代替,因为过大、密合不严,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孩子一般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对于非疫情高发地区的孩子,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棉布口罩、纱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能提供有效防护。家长要帮助或者教会孩子正确佩戴口罩,尽量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当孩子出现发热情况时,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发热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果除发热之外,孩子精神好,能吃能玩,可暂时在家对症处理;如果孩子精神萎靡,不活泼或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频咳等,要及时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如实回答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所提的问题,听从医院工作人员的安排。
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孩子是否接种疫苗,要根据不同的疫苗类型、居住社区的情况、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定。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在助产机构及时接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建议与接种单位预约后及时接种。用于暴露后免疫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应及时进行接种。若所在社区未发生社区传播疫情,可根据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机构的具体要求及接种单位的时间安排选择接种。若所在社区发生社区传播疫情,可暂停除上述4种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接种,注意疫情结束后尽早补种。
如果孩子需要前往接种,家长要尽可能提前预约,最好能做到单独预约、分散接种;如果孩子有发热等不适表现,暂不接种;如果家长有身体不适,可换由健康的家长陪同前往接种。接种全程戴好口罩,避免人员聚集,同时注意手不要乱摸,特别是避免手接触眼睛和口鼻;接种返家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如孩子是否出现发热、局部疼痛等症状,如果症状是一过性的,就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出现不能缓解的不适,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且多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那么,老年人应该怎么预防呢?
黄改荣说,老人一旦感染上新冠肺炎,症状往往比较严重,而且还有治疗困难、愈后较差、死亡率高等特点。这与老年人一体多病、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差等因素有关。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人感染的可能。一是要远离传染源,做到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不走亲访友,不使用身份不明的助老服务人员。二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做到讲卫生,餐前便后及接触家禽家畜宠物后都要注意洗手,定期消毒餐具,实行分餐制,定时开窗通气,促进室内空气循环,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出去,一定要带好防护口罩,不到人聚集的地方,不和人近距离讲话,尽量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三是要做好健康管理和心理调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要注意监测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常吃优质蛋白如蛋、奶、白肉类,充分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各类蔬菜),在户内适当做一些舒缓的健身运动,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此外,家庭子女或者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疏导、温馨陪伴和人文关怀,给老人足够的心理关爱。四是要做好防控科普知识的普及。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相对匮乏,可能会感到无助甚至是恐惧,从而导致很多疾病的加重。要重视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帮助老年人认识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老年人的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