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疫情防控“战场”上的白衣“侦察兵”
2020-2-14 来源:医药卫生网——记漯河医专二附院检验科团队
本报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卢闯
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白衣天使化身为白衣战士,他们忠于使命、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在他们中间,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时间赛跑,及时做好疑似病例的标本采集、检测,为病例的诊断做好充分的依据。他们就是漯河医专二附院检验科的医务工作者,抗“疫”战场上的白衣侦察兵。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检验科全体人员主动放弃春节休假,回到工作岗位,纷纷写下了请战书,并相互传递学习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指南。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漯河医专二附院发热门诊成立并接诊,在科主任李兰霞、副主任郭改玲的带领下,检验科按照要求开展对发热病人的标本检验工作。
每天面对大量的患者,特别是呼吸道标本的采集,科室专门增加手工操作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实验的频度,由两天一次调整为一天两次。由此也对检验科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防护要求,大家每天上班及下班后都必须进行的工作就是严格的消毒,窗口、台面严格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喷洒含氯消毒液、空气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等,必须确保实验室百分百的安全,确保医务人员的零感染,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去。
《新冠状病毒防治第5版指南》明确提出了血液标本可做为检测标本提取核酸,说明在血液中可以出现病原体。如果防护措施不当,病毒极易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扩散到实验室,不经意间,检验人员就可能与新冠病毒不期而遇地亲密接触。因此,血清分离是最危险的工作,离心需要在二级实验室、三级防护下进行。
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风险,李兰霞和郭改玲两位主任从来都是勇挑重担,她们命令所有人靠后,自己全副武装走进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疑似待确认标本进行分离、分装。每次操作都要用时近一个小时,密闭的防护服内早已是大汗淋漓。当标本安全交给疾控人员时,大家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在这场战“疫”中,检验科每一位人员都是一名合格的白衣“侦察兵”:
第一个进入发热门诊的徐晓霞老师工作扎实、默默无闻,协助主任和专业组长,一起完成了设备搬运、安装、调试工作,为保障检验结果的及时性,连续24小时,她不辞辛苦,一趟趟的把标本送到检验科实验室优先进行检测……
于莹莹在保障发热门诊病人及时采样、及时拿到报告的基础上,利用工作间隙梳理工作流程,制定检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试剂及物品的交接、发热门诊交班清单,确保了发热门诊检验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大年三十,生化专业组组长贾新勇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守岁的时间,在为两个孩子做好早餐,暂别卧病在床的妻子后,来到了防疫一线。除夕夜,发热门诊来了一位发热呕吐的老太太,看着她焦急难受的样子,贾新勇掺扶着老妈妈坐下,迅速完成样本采集并及时检测,协调发热门诊同事给老妈妈倒来开水,悉心安慰,经快速检测和专家会诊,排除了“新冠肺炎”,此时他的心里有着无限的满足和幸福。
大年初一,检验科副主任郭改玲,率先垂范,拿到了新年的接力棒,本是阖家团圆,她却舍小家顾大家,为的是让科室员工都过一个好年。从发热门诊成立的第一天起,主任们就一直守护着我们每个人的安危,时刻关注值班人员的日常所需、及时多方面协调,保障发热门诊工作顺利运行。
临检专业组组长李少辉老师患有高血压,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科室原本没有安没排他值班。但他主动请缨,为年轻人做好表率,随身带着“降压药”“速效救心丸”就奔赴了抗疫一线。
疑似病人需要采集呼吸道标本、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呼吸道标本采集极具风险,病人咳嗽、喷嚏都有可能喷出大量含有病毒的飞沫,认真细心的微生物专业组组长张月玲凭借娴熟的手法,有条不紊的完成了采集。
“80后”杨琼,纤弱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刚值完科室夜班,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发热门诊24小时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