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连句话都没留下
2020-2-11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 王婷 杨须
姚留记走了,走得那么突然。
2月4日13时9分,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北街村党支部委员、村医姚留记,在抗击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战“疫”中,突然晕倒在了村疫情防控卡点上,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8岁。
对每个人来说,最痛莫过于亲人的永别!然而,他就这样仓促地走了,连句道别的话都来不及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68岁的他,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疫情当前,他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仍主动要求上一线,十几天连轴转,一顿正儿八经的饭都没吃过,家人心疼他,让他少跑点路,他却说“我是党员啊,大伙儿健健康康的,我心里才踏实……”
一人、一车、一喇叭,就是一道防线
2月5日,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北街村的防控卡点处,一辆由老年代步车改装而成的疫情宣传车静静地停靠在路边,然而,它却再也等不到主人了。
1月23日,农历大年二十九,接到阻击疫情战令后,姚留记立即到文印店,自掏腰包定做了个横幅。大年初一一大早,他便把条幅扯到自己的老年代步车上,车顶绑上一个大喇叭,并录制宣传口号,这样,一辆“抗击冠状病毒宣传车”就诞生了。
此后,姚留记就开着宣传车每天走街串巷,“武汉病毒,来势很凶,中央下令,决战疫情,举国上下,全民皆兵,不论年龄,谁也不中……封堵路口,只为苍生,不要串门,待在家中,返乡人员,自觉防控。这场战役,人民必赢……”
“老姚说这个时期很关键,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北街村包村干部李俊超轻拍着宣传车沉重地说,姚留记每天中午都不休息,还不时去路上巡逻,防止人们聚集扎堆儿,“老姚有威望,人们看见他便自觉散了回家。最近,他还应邻村秦楼的村支书的邀请,每天还要到秦楼村子里转两圈,提醒大家戴口罩,少出行、勤洗手、常通风。”
“卡点执勤、村里巡逻、普及防疫防控知识、上门排查登记返乡人员,干的不比年轻人少。”曾一起执勤的朱宏彬说,事发当天中午1点左右,姚留记给一个行人测完体温、做好身份登记,拉了个凳子坐下,说了句“有点不舒服”便晕倒在地,再也没抢救过来。
“老姚是一心为大家的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村医。”已退休好几年的原郏县卫健委副主任科员张国亮回忆,“我记得,早些年我负责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时,他就经常开着老年电动车,拿着大喇叭,大街小巷的宣传慢病防治知识。”
“挺好的一个人,工作认真、敬业,咋说走就走了!”在郏县四知堂中医院副院长马福刚看来,姚留记不管干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村里的年轻人都以他为榜样。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儿,他都很热心,很积极。
提起姚留记,“大喇叭”“老年代步车”成了最深入人心的代名词。如今,这个18岁入党,从医50余载,细心守护800户家庭健康的老村医走了,北街村一时间安静得让人无所适从。
一人、一车、一手机,24小时候诊
姚留记去世的噩耗在村子里传开,很多村民纷纷来到他家,想看看能帮点什么忙。
村民张朝海很是感慨,“他帮了俺很多,有一次孩子夜里发烧,姚大夫凌晨两三点过来看了一次,天亮了又来复查一次,直到孩子完全没事,他才放心。”
在北街村,这样的待遇,几乎每户村民都享受过。
贫困户李春娥得知姚留记去世的消息,一把扯过被子蒙着头伤心落泪,“姚大夫就像‘兄长’,我老伴去世时我都没哭,但这次不知道咋了,没忍住。”原来,这么多年,她只要去县里医院看病,只要一个电话,姚留记便二话不说,开车负责接送。
2月6日,姚留记出殡当天,大家伙儿悄悄地来送他最后一程。
在人群中,村民张万福泣不成声。张万福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多年,子女都在外地上班,平常有个头疼发热的,只要一个电话,姚留记立马跑过去。曾经有一个雨夜,张万福突发心脏病,姚留记接到电话后立刻驱车将他送往县级医院,当晚道路泥泞不堪,加上着急赶路,姚留记的车差点撞到树上。
为这事,姚留记的大儿媳李素贞没少“抱怨”他,“爸你以后再遇到这事,直接打120,万一路上出点事咋办?”姚留记一听急了,“眼看很严重,哪顾得了那么多!再说,120来也得一段时间,我赶得紧一点,就多一分希望!”
2018年11月3日凌晨2时,接到贫困户高红然的求助电话,姚留记果然还是“本性难改”,立刻赶到他家里,一看是哮喘犯了,给予口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后,姚留记立马驱车将其送至县级医院就诊。
村里有很多年迈体弱的空巢老人,姚留记作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到这些重点人群家里“串门”,叮嘱他们按时吃药,为他们测量血压和血糖。截止目前,被姚大夫登记在册的慢性病患者就有242名。
每年,镇卫生院到北街村开展年度健康体检活动时,对于因行动不便无法自行前往的老人,姚留记都会车接车送。近5年间,姚留记累计出诊4000余人次,其中经诊治或转诊的危急重症患者300余人次,义务为老年人体检1000余人次。
一言、一行,一许诺,留下永远遗憾
“那天中午,镇卫生院急救人员和120急救医生一块抢救近40多分钟,也没有抢救过来……”当急救人员宣布已经无力回天时,冢头镇卫生院院长周鹏飞扭头悄悄擦去眼泪。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他最能理解基层村医的不易。
“他这个人啊,可以说是全村的骄傲!凡事一定要做到最好,去年被评为全县最美基层医生,他是唯一一个村医参评的。”周鹏飞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说着说着又哽咽了。
善良、实在,心气高,这是上级领导对他的评价,然而这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对家人无法兑现的承诺换来的。
李素贞记得,从1月23日开始,公公总是一大早就走了,晚上十来点才回家。2月3日中午,也就是姚留记出事前一天,李素贞做了炖牛肉,姚留记到家后,坐都没坐下,拿起筷子弯着腰吃了几口就要走。李素贞“埋怨”说:“爸,看您整天慌得,大过年的,您就不能坐那好好吃一顿饭再走?”
2月4日一大早,姚留记和往常一样在卡点执勤,到了中午12点多,他匆匆回家,站着吃了几口饭便又出了门。“平日里还给我说一声,那天,他一碗饭没吃完,慌得连一句话都没留。”老伴闫爱琴说完,又放声大哭。
大孙女姚星晨是姚留记的“手中宝”,给爷爷提的要求从没落空过,本打算今年春节带家人拍一张全家福,被爷爷推说等战胜疫情再拍,没想到,这简单愿望,成了她永远的遗憾。
姚留记生平:
男,中共党员,1951年5月出生,冢头镇北街村人,1979毕业于郏县卫校。现为北街村卫生室村医。他扎根基层农村行医近50年,曾获得由县卫计委颁发的“先进卫生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家庭医生服务之星”三等奖等荣誉证书,“最美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