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个人防护—你的口罩选对了吗?
2020-2-8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 王婷 杨须 通讯员 王旭
春节假期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陆续返回工作岗位,为了避免受到病毒感染,大家都会认真做好防护,其中佩戴口罩就成为个人防护的重中之重。那么,你的防护口罩选对了吗?
请看河南省疾控中心公卫所专家怎么说:
一、关于口罩的那些名词解释
最近大家可能对一些口罩相关的专用名词已经耳濡目染,例如:“3M”、“N95”、“KN95”等,不过很多人不明白他们所代表的含义。其实“3M”只是一家美国企业的名称,在品牌旗下众多产品中,医疗用品因卓越的品质而被人熟知。那么“N95”和“KN95”等一些类似名词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N95
“N95”是指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一种口罩,“N”表示不耐油,适合非油性物质的防护,“95”表示过滤率。“N95”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在特定检测条件下此类型口罩对空气中直径≥0.3微米的非油性颗粒物(如:飞沫、粉尘、微生物等)过滤效率为95%以上。
2.KN95
“KN95”是指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的口罩,其代表的含义为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此类型口罩对空气中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为95%以上。
3.KF94
“KF94”是韩国标准,该标准表示在特定条件下对口罩进行检测,直径≥0.4微米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4%以上。
4.FFP2
按“FFP2”指欧洲口罩标准EN149:2001中的一种,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过滤效率94%以上。
可以看出,“N95”和“KN95”型口罩的防护作用是很强的,也最适合疫情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使用,而近期市场上逐渐增多的“KF94”和“FFP2”型口罩也同样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
二、不同口罩的分类和用途
1. 医用防护口罩
外形一般为绿色碗状,与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贴合性。执行标准是GB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
2.医用外科口罩
多为长方形设计,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有耳挂式和绑带式,与面部的密合度和过滤效率略低于医用防护口罩,包装上方会注明执行标准。医用外科口罩需符合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 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所佩戴的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分三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内,中间为过滤层,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
3.普通医用口罩
即大家常说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与医用外科口罩非常相似,一般为长方形设计,多为耳挂式设计,单层无纺布,外形与医用外科口罩相似,包装上方标注一般是生产批号,这也是区分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的重要标志。此类口罩需符合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的一次性口罩。
综上所述,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常用于医院的诊疗工作,普通环境中的个人防护使用普通医用口罩即可。
三、佩戴口罩的常见误区
1.佩戴口罩时不分反正
口罩正确的戴法是白色面向内,有颜色的一面向外,因为口罩的外层有阻水作用,而内层可以吸收呼气时产生的湿气,戴错的话很可能会起到相反作用,增加口罩上细菌和病毒的附着。
2.带呼吸阀口罩的应用
同样为“N95”或“KN95”类型的口罩,带呼吸阀的口罩呼吸却更加顺畅,使用者呼气的时候呼吸阀会向外打开,从而降低呼气阻力。但这种特点却会使佩戴者口腔中的细菌或病毒被排入空气中,所以有过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史的人以及在医院、办公室等场合不建议使用,否则有可能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使用纱布口罩防护
生活中常见的还有脱脂纱布口罩、针织口罩和其他新型材料制成的口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材质的口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防护作用,但防护效果较差,所以建议只用来保暖和防尘。
4. 长时间反复使用
目前大家使用的防护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佩戴者如果身处医院或者和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有过接触就必须更换。反之,普通环境中短时间使用后,按照正确的方式摘取放置还是可以再次佩戴的,但非必须情况下不提倡这样做,而且也不代表防护口罩可以连续多日、多次使用,那样会造成口罩上的细菌或病毒大量沉积,增加感染的几率。
以上这些内容对大家选择口罩是否有帮助呢?最后希望大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次疫情,严格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为抗击疫情做出一份贡献,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