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栾川县中医院人
2020-2-4 来源:医药卫生网本报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尤占松
“这已是今天我接诊的第十五位患者,昨天晚上值夜班,熬了一个通宵!”2月4日上午10时许,在栾川县中医院发热门诊诊室里,该院内科医生王恒涛扶了扶脸上的护目镜说,“一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实在是太难受了”。
从大年三十到现在,身为该院共产党员疫情突击队队长的王恒涛每天都在认真地接待着每个前来诊疗的发热患者。查看体温、观察口腔、询问登记、详细询问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一系列工作规范有序。
今年31岁的王恒涛是河南南阳市人,今年是他在栾川县中医院工作的第八个年头,每年春节因为特别忙,所以也就都没回家过年。2019年下半年他在栾川结了婚,因为是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张罗了好多礼品,按老家的习俗,他要领着新娘子到亲戚家走访拜年,他老早就请准了假,盼望着放假这天的早点到来。
可是,很多时候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突如其来的武汉疫情,1月21日,医院党委根据王恒涛一贯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决定让其主持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王恒涛接到医院通知后,毫不犹豫地肩负起了这份重任,并在第一时间带领科室同志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表示“疫情不退、决不收兵!”
回家后,王恒涛很快做通了爱人和老人的工作,爱人和父母都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爸爸说“你安心工作吧,你是一个共产党员,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疫情需要你,你能冲锋到一线去,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亲戚那边我替你解释,等忙完这阵儿,再抽空回家看看。”
“那好,咱们就这么定了,明年我一定早点回家过年。”
爱人和父母的“给力”支持,打消了王恒涛的所有顾虑,第二天,他就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自此,他日夜驻守在医院,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白天他需要坐诊,晚上才有时间和科室的同事们交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除了肩负此项重任,王恒涛还是医院防控小组成员,他还要参与对单位职工进行全员防控培训、为医护人员授课、进行专家会诊等工作。
特殊时期下的繁重任务,回家吃顿饭对王恒涛来说也成了“奢侈”。其实,王恒涛家离医院并不远,自从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今天已是连续六天没有回去了,爱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每天都坚持往医院给他送饭菜。
王恒涛说,“咱是共产党员,又是年轻人,有特殊任务时就要勇敢往前冲。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本职”。
万乐臻是该院外科党支部一名普通党员,医患办主任,栾川县中医院共产党员示范岗队长,在大年三十被医院抽调到预检分诊处主持预检分诊工作。接到通知后,万乐臻毫无怨言,牺牲和家人团聚时光,迅速组织抽调人员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并在第一时间在院大门口开展预检分诊工作。他查资料、看视频、请专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出了登记制度、送诊制度、询问制度、自我防控制度等制度和工作流程。
在这个季节,栾川的天气还很寒冷,尤其是夜里,室外的温度会低至零下十几度,夜间站在大门口值班,戴着塑胶手套的双手有没地方放,一个班下来双手冻得失去了感觉,可想艰苦程度有多大。在这种状况下,万乐臻以身作则,带头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关口开展工作,为全体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做样板,做表率。在每天晚上下班后,万主任还要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解决一天工作中遇到到的难题和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一周以来每天都是十一点以后才能回家。
万乐臻身患严重的腰间盘脱出症,走路活动都很吃力,根本不能长时间站立,2008年做了一次腰部手术后病情一直没有得到控制,2019年又做了一次手术,目前身体状况还很不好,术后的腰部突出症状还没有得到缓解,为了做好预检分诊,他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实在疼的坚持不住了,只好靠在椅子上休息几分钟,换下隔离衣后,望着他被汗水侵湿透的衣服,大家感动的不知说什么是好。
万乐臻家里有个四岁的小女孩,节前约定假期陪孩子到西安玩,疫情突发,奔赴一线,这个计划也化为泡影。参加预检分诊工作以后,因为总是回的很晚,走的很早,所以一连多日孩子连爸爸的面都没见上,孩子想念爸爸了,就打电话哭着说“爸爸,我不去旅游了,我想你,你回来看看我吧”……
“在本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王恒涛和万乐臻只是我院党88名共产党员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举不胜举!”栾川县中医院党委书记张建伟说。疫情发生后,医院党委迅速成立了疫情阻击突击队和疫情防控党员示范岗,全体党员纷纷报名,主动请战到防控一线。国难当头,危急时刻,大家肩上扛着使命,心中装着疫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践行初心使命。大家坚信,在各级党委、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一定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让火红的党旗飘扬在防控一线,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