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 中西并举
2020-1-29 来源:医药卫生网孟毅
目前,暴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经过专家证实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源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用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均可杀灭病毒。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接触性传播和飞沫传播以及粪便传播,主要感染成年人或较大儿童,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还可引起成人腹泻。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行。新型冠状病毒具备致死性,尚不能确定致死率,但处于可防可控状态,请大家不必惊慌。为了有效防治疫情扩散,国家已将其确定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控制。
第一,科学防范 无须恐慌
一是控制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来自疫区的人和动物。国家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已要求各级预防保健机构,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对传染源加强管理。社会群众、易感人群和疫区返乡人员及其家属,要服从管理,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努力杜绝传染源扩散。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者其他材料(手帕、纸巾、布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掩住口鼻,以减少飞沫传播。人们一旦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该立即洗手,迅速切断传染途径。
二是个人预防:
1.合理膳食、保证充足营养、保持口腔健康,有助于预防疾病;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尤其是路边摊售卖的肉食,更不要为了“尝鲜”而冒险。
2.适量运动,提高防病能力;
3.戒烟限酒,保持好心情,不熬夜,规律作息;
4.保持室内通风(可通过自然通风和排气风扇来改善通风状况),不去人多的地方活动。
5.尽量减少与来自疫区的人群接触,少聚会,少聚餐,出门戴口罩,可预防感染
三是防控流程:一旦患了病,要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按照国家部署,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都严阵以待,第一时间设立了预科分诊、发热门诊,要求发热、咳嗽患者,特别是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员有接触史的患者立即到医院就诊。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保证了家人和周围人群的安全。
第二,中医药在防治疫情方面大有可为
中医不仅善于治疗慢性病,还可以治疗急危重病,特别在传染病防治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优势。世界上多次发生流感、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中医药均积极参与,并发挥了独特的治疗作用。牛痘、狂犬疫苗的研发,均受到中医理论启发。我国著名药学者屠呦呦,受到《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曾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揭示了外感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和防治原则。后世医家在同传染病进行斗争中,对这些防治原则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撰写著作《温病条辨》《瘟疫论》,对完善防治传染病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风、热、湿、毒、瘀”。
河南省在参照湖北省的预防诊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气候特点,拟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助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